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脑区域一致性及网络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boy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发生率极高,但是关于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发生机制却不清楚。既往的研究提示有广泛的大脑皮质参与这个机制。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可以反应自发性脑功能活动,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希望探索到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病人在某些脑区或某个特定的大脑环路是否存在异常活动。方法本研究纳入了38位帕金森病人和与之性别、年龄匹配的20位正常对照者。将PD分为两个组,即帕金森病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组(PD with RBD PDR组,n=19)和帕金森病不伴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组(PD with no RBD NPDR组,n=19)。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两种方法,即区域一致性分析(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功能连接分析(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方法,先比较三组的ReHo差异,然后再分别以有差异的脑区为种子点,对全脑做功能连接,对上述所有纳入者进行脑功能活动的分析。结果与NPDR组对照发现,PDR组在左侧小脑、右侧中枕叶、左侧中颞叶的ReHo明显升高,而在左侧中额叶明显降低。在以上述四个区域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中,发现PDR组的左侧小脑和双侧枕叶、颞叶、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明显增强,右侧中枕叶与双侧小脑也明显增强,而左侧中额叶与双侧尾状核却明显降低。结论在PD患者中,RBD的发生可能与小脑-视觉-运动皮质环路的异常相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第一部分Calsyntenin在癫痫大鼠脑中差异表达研究目的:本实验以氯化锂-匹鲁卡品点燃的慢性癫痫大鼠为实验模型。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有关指标(calsyntenin1、
目的:探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B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临床特点,比较玻璃体手术和巩膜环扎术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 STAT-3和 Annexin 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134例乳腺癌临床标本中 STAT-3和 Annexin 1 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减轻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8-10周左右的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小鼠肾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血管钳夹闭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