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良与汉代政治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代史书、简牍资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汉代贤良选举进行了全面考察,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贤良选举与汉代政治的关系、以及贤良与汉代政治的相互影响。首先探讨了贤良选举及其演变。通过对“举贤良”的定义和贤良举目的探讨,作者提出狭义的贤良选举是一项以贤良、方正、直言为主要举目的选举制度,而汉代的文学选举与贤良选举是两个不同的选举途径。作者着重分析了汉代贤良选举的阶段性特征,认为贤良选举是汉代政治发展的产物,经历了文帝时期的创制、武帝和昭宣时期的完善、西汉后期的因袭、以及东汉时期的发展和衰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政治从充满活力的繁荣鼎盛到危机四伏的衰落末世的历史过程。作者还考察了两汉贤良的家世、资历和任用,提出贤良的家世以官贵和儒生为主,资历以在职官吏和故官为主,任用的主体情况同举孝廉基本一致,体现出不拘一格的用人形式和重视能力和资历的用人特点。其次,作者探讨了贤良选举的程序与贤良对策。作者认为贤良选举的原因中包含着巩固皇权和整顿吏治的政治动因;举主构成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形势的变迁,同时举主负有推荐、察知的职责,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存在恩遇的关系;作者还初步探讨了贤良对策的机构和形式,提出贤良对策是汉代政治的一个缩影。最后,作者探讨了贤良对汉代政治的影响。作者认为作为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特科,贤良选举囊括了政治咨询与考试选官等人才选用的理论,为汉代政坛提供了众多的政治人才。汉代贤良以其鲜明的政治形象,在汉代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政治的发展。此外,作者还论述了贤良选举的局限性,认为贤良选举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意愿,贤良的构成不具备社会普遍性,选举中存在“选举不实”的现象,这些选举痼疾制约了贤良选举的发展,作为前车之鉴,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北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其中期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迄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完全忽略拓跋濬对北魏社会从武功到
AI是一个奇妙的计算装置人工智能不应该与人类智能混淆。Moore说当他向他的学生解释AI时,他指出这个世界上智能存在是有原因的。“我们试着去制造一个在某种程度上第一眼看起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现代化的发展基于城市。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与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革所产生的双重推动力下,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转型开始起步。从近代史的角度来看,
  以往明清江南市镇史的研究,更关注的是市镇的“中央性”机能。或者强调市镇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无比强大的“向心力”;或者从特定区域以外寻找研究空间,热衷跨区域的比
2002年9月16~19日南麂列岛海域发生3km2 红褐色赤潮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 ,密度高达4.6×105 个/L。赤潮发生时伴随细菌的大量繁殖 ,江浙沿
曾纪泽在大变局的社会背景下,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全球文化观和和平外交政策的影响下,在父亲曾国藩的激励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孜孜不倦地探索,逐步形成了内
经过先秦、秦汉二千多年的缓慢发展,两汉政府对贫弱群体的政策和措施已渐趋完备,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政治影响:一方面,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达到
该论文的论旨在于探讨北朝乡村组织的基本状况及其与北朝乡村社会控制的关系.该文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将北朝乡村组织分为乡村基础组织、乡村行政组织、乡村自治组织三大类.家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在旅游规划中,地域文化是旅游规划的重要素材,旅游地旅游主题的定位、旅游形象的塑造、旅游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