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DQ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病毒突变在终末期肝病发生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3.5亿至4亿的慢性HBV感染者。我国是全世界HBV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人数约为9300万。HBV慢性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损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严重肝脏疾病。目前,由于慢性HBV感染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所引起的死亡人数约为100万/年。虽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各国家对HBV致病性研究也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仍不理想。HBV核心启动子区(EnhancerⅡ/BCP/PC region)及前S区(preS region)的核苷酸突变是慢乙肝患者进展为慢性肝损害、肝硬化、肝癌的可能原因之一,同时血清中病毒载量高、乙肝病毒C基因型及血清e抗原阳性等人体血清学特征也可能显著增加终末期肝病的患病风险。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可能说明我国居民的宿主遗传因素与乙肝病毒感染风险关系密切;我国乙肝患者分布地区有差异,可能说明环境因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LA-DQ属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cell,HLA)Ⅱ类分子,负责细胞外抗原递呈,是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和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分子。由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可激活感染者机体免疫系统,引起非可控性炎症,而病毒本身又在机体免疫选择的压力下产生适应性进化,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甚至促进细胞恶变,因此研究HLA-DQ遗传多态性、乙肝病毒突变及二者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病中的相互作用,对明确乙肝病毒在体内清除或慢性化的致病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分析HLA-DQ两个位点rs2856718、rs927531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否影响乙肝病毒清除、乙肝病毒慢性感染、乙肝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分析HLA-DQ SNP基因型分布及性别分布是否与HBV突变频率相关,以及HLA-DQ基因型及乙肝病毒突变的交互作用是否影响乙肝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发展。  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342例健康者、327例乙肝病毒自然清除者、611例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1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34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以及1531例乙肝后肝癌患者。采用荧光探针-实时定量PCR法对HLA-DQ两个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采用巢式PCR法扩增HBV基因组的EnhⅡ/BCP/PC和preS两区并进行核苷酸测序;采用MEGA5.0将样本HBV序列与野生型序列进行比对以获得病毒突变;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LA-DQ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相关疾病的关系、HLA-DQ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病毒突变频率的关系,并分析HLA-DQ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病毒突变的交互作用对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的影响。  研究结果:  1、HLA-DQ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病毒相关肝病的关系  (1) HLA-DQ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及乙肝病毒清除的关系  由于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影响分析结果,我们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基础上,得出rs2856718和rs9275319的AG基因型及显性模型(AG+GG)均可显著降低健康人感染慢性乙肝病毒的风险(rs2856718AG: AOR=0.81,95%CI=0.69-0.95,P=0.009;AG+GG: AOR=0.83,95%CI=0.71-0.96, P=0.015; rs9275319AG: AOR=0.69,95%CI=0.58-0.83,P=4.56×10-5; AG+GG: AOR=0.70,95%CI=0.59-0.84, P=5.87×10-5);当以乙肝病毒清除者作为对照时,未发现rs2856718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关系,而rs9275319的AG基因型及显性模型(AG+GG)能显著增加乙肝病毒的清除,降低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AG: AOR=0.63,95%CI=0.47-0.85,P=0.003; AG+GG:AOR=0.65,95%CI=0.48-0.87,P=0.003)。将所有样本进行基因型及性别分层后,无论是以健康人还是乙肝病毒清除者作对照,rs9275319的AG基因型及显性模型(AG+GG)均可在男性人群及基因型C人群中显著增加乙肝病毒清除,降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风险。  (2) HLA-DQ基因多态性和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rs2856718的基因型GG及显性模型(AG+GG)可显著增加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进展为肝硬化患者的风险(GG: OR=1.52,95%CI=1.17-1.97,P=0.002; AG+GG:OR=1.27,95%CI=1.04-1.54,P=0.017),该位点变异型显性模型(AG+GG)可显著降低健康者、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肝硬化患者发生乙肝后肝癌的风险。将HBV感染者进行基因型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基因型C感染者中,rs2856718 G等位基因与肝癌的关系较基因型B感染者更为明显;进行性别分层后,男性中的分析结果和在未进行分层的总体人群中结论一致,而在女性中二者则无相关性。rs9275319能降低非HBV感染人群的发病风险(AG, AOR=0.68,95%CI=0.57-0.82,P=5.76×10-5; AG+GG,AOR=0.70,95%CI=0.58-0.84,P=9.49×10-5),但与乙肝病毒相关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均无显著关联。  2、HLA-DQ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病毒突变频率的关系  在基因型C感染者中,rs2856718的AG基因型及显性模型(AG+GG)可显著增加A1726C(肝硬化危险性、肝癌保护性突变)的突变频率,rs9275319的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preS1启动子突变的频率。在基因型B感染者中,未发现HLA-DQ基因多态性和HBV突变频率存在统计学关联。  3、HLA-DQ基因多态性与HBV突变的交互作用对乙肝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1) HLA-DQ基因多态性和HBV突变的交互作用对乙肝后肝硬化发生的影响  在基因型B感染者中,rs2856718的显性模型(AG+GG)和G1652A(肝硬化危险性HBV突变)在乙肝后肝硬化的发展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性交互作用(AOR=6.28,95%CI=1.14-34.59,P=0.035),二者的交互作用共同促进肝硬化的发生;在基因型C感染者中,rs2856718的显性模型(AG+GG)和T1753V(肝硬化危险性HBV突变)存在显著的拮抗性交互作用(AOR=0.26,95% CI=0.09-0.78,P=0.016),二者的共同作用降低了肝硬化的发生风险。  (2) HLA-DQ基因多态性和HBV突变的交互作用在对乙肝后肝癌发生的影响  在基因型C感染者中,rs2856718的AG基因型与C1673T存在显著的拮抗性交互作用,可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AOR=2.80,95%CI=1.02-7.66,P=0.045); rs2856718的显性模型(AG+GG)和A1846T(肝癌危险性HBV突变)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拮抗性交互作用,降低了肝癌的发生风险(AOR=0.53,95%CI=0.29-0.98,P=0.042);在基因型B中,rs2856718的显性基因型(AG+GG)与T1673C(HCC危险性HBV突变)存在协同性交互作用,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AOR=0.25,95%CI=0.07-0.93, P=0.039)。  结论:  1、rs2856718突变基因型(AG与AG+GG基因型)可降低HBV慢性感染的风险,同时还可增加乙肝后肝硬化发生风险,降低乙肝后肝癌的发病风险;rs9275319的突变基因(AG与AG+G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乙肝病毒的清除,降低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风险。  2、HLA-DQ SNP和乙肝相关肝病的关系在HBV C基因型比B基因型明显,在男性人群中较女性人群中明显。  3、HLA-DQ SNP可影响HBV的核苷酸突变频率,二者在乙肝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中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阐明山东地区秋冬型恙虫病主要宿主动物种类构成.(2)传播媒介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3)不同季节优势恙螨能否作为Ot传播媒介.(4)恙螨能否叮刺和经卵传递O
期刊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感类试题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中的联系现实类题型。这种题型的命题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如何把握小说中的思想感情呢?  小说作者总是先有了思想感情的冲动,而后才付诸文字;阅读小说的人总是先接触文字,而后才能认识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站在小说作者的立场角度看问题,把握一篇小说的思想情感也会简单的多。具体说来,把握小说的思想感情可从四个角度
(一)认牙冯骥才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
锥形转子制动电动机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葫芦上作起重和行走电机。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电机发生的故障常常是由于使用一段时间后,制动弹簧的压力下降引起的: 1.制动弹簧压力
红曲又称红曲米(Semen Oryzac Cum Monasoo),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发酵而成的一种紫红色米曲,是药食两用的食品。 日本Keisuke等对红曲进行临床试验证明:日常食用红曲能
利用1955-2009年西藏那曲气象站(NQ站)和2001-2009年BJ野外气象站(BJ站)的观测资料,对NQ站和BJ站气温、风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J站的年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均低于
本实验利用油酸诱导兔急性肺损伤,观察乌司他丁应用于兔急性肺损伤时对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本文结论分析了乌司他丁能减缓急性肺损伤初期血液中中性
目的:  通过了解准格尔旗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的状况,分析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为相关卫生部门制定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课题组负责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油菜育种专家董振生,近年来获得科技成果奖8项;主持陕西省科技攻关课题3项,主持科技部推广项目1项,主持科技部星火项目1项;育成油菜新品种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