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小说阅读的情感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tryer7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感类试题属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中的联系现实类题型。这种题型的命题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结合文本作者的观点、态度、价值观等进行探究。
  如何把握小说中的思想感情呢?
  小说作者总是先有了思想感情的冲动,而后才付诸文字;阅读小说的人总是先接触文字,而后才能认识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站在小说作者的立场角度看问题,把握一篇小说的思想情感也会简单的多。具体说来,把握小说的思想感情可从四个角度切入:
  1.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2.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善于把握小说线索,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把握这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能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3.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入手。小说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
  4.从分析小说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
  【例题】
  信仰
  邓石岭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
  他没有像以往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
  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都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到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
  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
  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
  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
  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
  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
  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几个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一个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
  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
  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格格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包二奶,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选自《文艺生活》)
  【问题】
  本文叙述了蔡老头上访息访的故事,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要求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语句。以小说来说,因为人物形象的把握,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倾注的情感的褒贬,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基础。其次要熟悉题型并掌握题目涉及到的必要的知识。如小说类常见的题型有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现实性(或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真实性),此形象是否具有概括性,或某一情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或结尾的方式是否恰当,或该作品有没有审美价值,有没有艺术价值,小说的主题是怎样的。在此要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計问题的时候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句子,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首先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等句式来表述。其次再按序号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最后要注重文本,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个性阅读,也要尊重文本。探究性阅读讲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切不可对文本只作粗略肤浅的浏览,就乱作分析,乱下判断,而犯误解文意的方向性错误。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应当得到尊重。强调个性决不是不要文本,不要原则,无根据的乱发意见不是探究的要求。注重事理,讲求规律。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作辩证的认知。具体到这道题,首先应注意文题“信仰”,这是本文的核心。其次蔡老头上访息访其实都有崇高的信仰在支撑着,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奔忙,而塑造这一形象也有时代意义.从“我们”身上不难看出注重利益和享受,丢掉信仰的社会问题。
  【答案】
  ①蔡老头十几年一上访而结粜的遭遇,既同情又无奈;②对蔡老头主动息访,并为上访而而自责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精神深表敬意;③对蔡老头坚持信仰却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作者内心充满悲凉;④对社会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重实利轻信仰的现实深感不安。(答出任意3点即可)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同期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临床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颅脑手术中脑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了两组IL-6、TNF-α、S-100指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试验组;且三项效应
研究目的:探讨油田固井水泥粉尘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眼、耳鼻喉、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油田固井水泥粉尘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研制固井水泥作业场所粉尘治理方
阅读没有国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阅读,那么他们有着怎样的阅读习惯,是如何阅读的呢?本文将引导大家走进他们的阅读世界……  德国:读书像喝啤酒一样平常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国人对这种“谈话”有着巨大热情,即使是在电视、因特网等媒体十分发达的当代,他们依旧保持着爱读书的传统,而社会提供的服务又使他们读书十分便利。   在地铁列车里,在公园草坪
1.阅读在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美国劳工部成立了21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经全面调查,深入研究,提出了21世纪美国就业人员须具备的五大能力和三大基础。五大能力中占首要的是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三大基础是能力基础、思维基础、素质基础,能力基础指具有较强的读、写、算、听、说等5种能力,而阅读能力又放在了首位。   2.当前善于阅读的人都需要迎接3大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阐明山东地区秋冬型恙虫病主要宿主动物种类构成.(2)传播媒介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3)不同季节优势恙螨能否作为Ot传播媒介.(4)恙螨能否叮刺和经卵传递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