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满足质轻、高强、宽频的吸波要求,本论文从材料的组分和结构设计出发,对传统吸波材料Fe3O4进行改性,并通过调节系统参数,研究开发出一系列性能可调的Fe3O4基纳米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了单分散的Fe3O4纳米粒子和负载效果良好的Fe3O4/RGO(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并通过调控FeCl3.6H2O在乙二醇/二甘醇(EG/DEG)混合溶剂中的浓度实现了 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可控。结果表明:所得样品的电磁波吸收性能与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密切相关,并且Fe304/RGO纳米复合物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较单纯的Fe3O4纳米粒子有所提升。Fe3O4/RGO纳米复合物在1.0~5.5 mm吸波涂层厚度范围内的有效吸收频宽可以达到14.5 GHz(2.8~15.4 GHz和15.4~18.0 GHz)。最小反射损耗值可以达到-28.9 dB,对应的吸波涂层厚度为2.5 mm,测试频率为10.7 GHz。其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可归因于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效应,界面极化的增强,RGO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层状结构。其次,合成并研究了核壳结构的Fe3O4@ZnO纳米粒子和Fe3O4@SnO2纳米粒子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所得的Fe3O4@ZnO纳米粒子由于ZnO壳层厚度较薄导致无论在填充量为30 wt-%还是70 wt-%时的电磁波吸收效果均不理想。而制备所得的Fe3O4@SnO2纳米粒子在填充量为50 wt-%时,无论在粒径较小(对应的Fe3O4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20 nm)还是粒径较大时(对应的Fe3O4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20 nm)均在低频段具有良好的电磁波吸收效果。这可以归因于样品良好的阻抗匹配,增强的界面极化以及特殊的核壳结构。第三,合成并研究了核壳结构的Fe3O4@SiO2纳米粒子和Fe3O4@SiO2@ZnO纳米粒子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并通过控制混合溶液中正硅酸四乙酯和氨水的加入量对样品的SiO2壳层厚度进行控制。结果表明:样品的Si02壳层厚度对其电磁波吸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2.0~18.0 GHz频率范围内,1.5~5.5 mm吸波涂层厚度范围内,SiO2壳层厚度较薄的Fe3O4@SiO2纳米粒子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较原始的Fe3O4纳米粒子有所提升。而Fe3O4@SiO2@ZnO纳米粒子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又强于Fe3O4@SiO2纳米粒子,这可以归因于介电损耗型材料ZnO的引入和双重核壳结构。第四,结合溶剂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 Fe3O4@ZnO/RGO纳米复合物,并研究了其在2.0~18.0 GHz频率范围内,1.0~5.5 mm吸波涂层厚度范围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Fe3O4@ZnO/RGO纳米复合物的有效吸收频宽可以达到11.2 GHz(3.7~11.0 GHz,11.8~12.9 GHz和15.2~18.0 GHz),最小反射损耗值可以达到-31.1dB,对应的测试频率为6.7 GHz,吸波涂层厚度为4.5 mm。相较于Fe3O4/RGO纳米复合物,Fe3O4@ZnO/RGO纳米复合物表现出了更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这可以归因于样品特殊的核壳结构,多重界面极化以及介电损耗型材料ZnO的引入。第五,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了 Fe3O4@SnO2/RGO纳米复合物,并通过改变混合溶液中加入的SnCl4·5H20和NaOH质量对Sno2的包覆量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在Fe3O4/RGO纳米复合物中引入SnO2可显著增强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在2.0~18.0 GHz频率范围内,1.0~5.5 mm吸波涂层厚度范围内,Fe3O4@SnO2/RGO纳米复合物的有效吸收频宽可以达到14.4 GHz(3.6~18.0 GHz),并且在5.2~7.5 GHz范围内的反射损耗值均小于-20.0 dB(99%的电磁波被吸收)。最小反射损耗值可以达到-45.5 dB,对应的测试频率为6.4 GHz,吸波涂层厚度为4.5 mm。样品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可以归因于其特殊的核壳结构,良好的阻抗匹配以及多重损耗机制。最后,结合溶剂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 SiO2壳层厚度在20 nm左右的Fe3O4@SiO2/RGO纳米复合物,并研究了其在2.0~18.0GHz频率范围内,1.5~3.5 mm吸波涂层厚度范围内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Fe3O4@SiO2/RGO纳米复合物的电磁波吸收性能相较于Fe3O4/RGO纳米复合物有所提升,这可以归因于样品特殊的核壳结构,多重损耗机制以及透波材料SiO2的引入。另外,SiO2的引入还可以保护Fe3O4纳米粒子,避免其被氧化和腐蚀以及增强其耐高温特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制备得到的Fe3O4基纳米复合材料不仅能有效改善Fe3O4纳米粒子作为吸波材料密度大、高温稳定性差的难题,还能促使复合材料在组成、结构和磁性能方面相互协同,实现对电磁波的有效吸收。本论文的开展可望为制备Fe3O4基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电磁波吸收材料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