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碳纳米管(CNTs)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电性能,有望应用于软电子设备领域。首先利用共价键修饰的方式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改性,之后再与聚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基体复合,制得一种SEBS接枝改性碳纳米管/SEBS复合材料(SEBS-g-MWNTs/SEBS)。首先将原始碳纳米管在KOH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OH);MWNTs-OH再与A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CNTs)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电性能,有望应用于软电子设备领域。首先利用共价键修饰的方式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改性,之后再与聚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基体复合,制得一种SEBS接枝改性碳纳米管/SEBS复合材料(SEBS-g-MWNTs/SEBS)。首先将原始碳纳米管在KOH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OH);MWNTs-OH再与APTES反应,得到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s-NH2);MWNTs-NH2再与马来酸酐接枝SEBS(MAH-g-SEBS)反应,最终得到SEBS接枝改性碳纳米管(SEBS-g-MWNTs)。MWNTs的表面改性通过多种测试方法进行表征,包括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MAH-g-SEBS成功接枝到MWNTs上。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得到的功能化MWNTs/SEBS复合材料是以SEBS-g-MWNTs作为增强填料,SEBS作为聚合物基体。机械及电性能测试表明,当SEBS-g-MWNTs的加入量为3.0 wt%,SEBS-g-MWNTs/SEBS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2.34 MPa,提升了109%;当SEBS-g-MWNTs的加入量为1.0-2.0 wt%,该聚合物基纳米材料开始发生电渗流现象,这是归因于SEBS-g-MWNTs填料和SEBS聚合物界面处界面强度大大增强。另外,对SEBS-g-MWNTs/SEBS复合材料的压电敏感性能方面也进行了测试,其在渗流阈值(1.0 wt%)之后具有灵敏的压电敏感特性,并且经过多次压缩回弹循环之后仍能保持良好重复性。该材料在先进的软电子设备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轴承在旋转机械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运转过程中的非线性因素众多。磨损是轴承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常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大量损失。轴承的磨损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及动态性能特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本文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磨损滑动轴承和箔片轴承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基于弹性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磨损模型以分析磨损区域对油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非线性响应的影响。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早已从信息缺乏时代转变为信息过载的时代。推荐系统就是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在大量的数据中快速为用户推荐有效的信息,从而缩短用户的搜索时间
近代的中国,适逢“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清政府垮台到新中国建立,政治演进、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甘肃地处较为闭塞的祖国内陆,虽也受到新思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化学机械平坦化(CMP)是关键工艺技术之一。钽(Ta)由于具有高稳定性、高导电性以及对铜的惰性等优势,被广泛用作铜互连阻挡层材料。铜(Cu)的化学反应活
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虽然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但是食管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采用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本研究拟探讨新辅助化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前瞻性入组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0例局部
目的:回顾老年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腰椎结核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策略,总结不同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对伴有不同合并症的老年腰椎结核患者的优缺点。方法:2005年6月
集成电路(IC)是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化学机械平坦(CMP)是IC制造的核心工艺技术之一,是目前唯一能够同时实现全局和局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41例单节段胸椎结核患者资料,行单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长足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有较高素质的公民与之相适应。笔者在K中学任教三年,在这三年仔细观
研究背景: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脊髓损伤(SCI)局部微环境中早期可检测到神经损害性的M1型巨噬细胞和神经保护性的M2型巨噬细胞,但损伤一周后M1细胞占绝对优势,而M2细胞比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