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是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课题(2008B060600071)的内容之一,前期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有气虚痰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痰浊、阴虚证、痰热证。本次研究是通过广州地区回顾性资料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并观察岭南地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及各中医证型的用药情况,从而为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中医证型的标准化提供依据,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并发症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入选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州地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州市中医医院符合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住院患者。收集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的中医证型,血压级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等)以及各中医证型的用药情况,并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至SPSS17.0统计软件。所得结果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重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选取符合研究的病例数553例,其中男性264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71.11±9.65)岁,女性289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9.91±10.37)岁。(2)中医证型分布: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证(31.83%)为主,其次为气虚血瘀证(22.87%)和气虚痰浊证(20.61%),而肝阳上亢证(10.67%)、肝肾阴虚证(7.78%)和痰热内扰证(6.33%)所占比例较少。(3)年龄分布:各中医证型组平均年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组间多重比较,发现痰热内扰证平均年龄小于气虚痰瘀、气虚痰浊、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程分布:各中医证型间病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气虚痰瘀证组平均病程大于肝阳上亢、气虚痰浊、痰热内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压分级:各中医证型间血压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气虚痰瘀证组、气虚痰浊证组及气虚血瘀证组以3级高血压为主,分别占其证型的78.99%、71.93%及81.75%;而肝阳上亢证组、痰热内扰证组和肝肾阴虚证组以2级高血压为主,分别占其证型的49.16%、51.43%及67.44%。(6)斑块阳性率比较:气虚痰瘀证组的斑块阳性率(88.64%)显著高于其它证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斑块组与非斑块组比较:斑块组在病程方面以及TC、LDL-C、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显著高于非斑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血脂指标比较:各中医证型间血脂指标比较,其中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虚痰浊证组中TC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血尿酸比较:各中医证型间血尿酸指标比较,气虚痰瘀证组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10)血中纤维蛋白原比较:各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证、气虚痰浊证、气虚血瘀证的FIB水平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和痰热内扰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FIB水平高于痰热上扰证(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与肝肾阴虚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11)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各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证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肝阳上亢证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血液流变学比较:各中医证型中,气虚痰瘀证组血液流变学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方药分析中发现以法夏、茯苓、白术、党参、陈皮、砂仁、赤芍、当归、红花、丹参等益气、化痰、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使用频数为高。结论:(1)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气虚痰瘀>气虚血瘀>气虚痰浊>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热内扰,其中气虚痰瘀所占比例较大(31.83%),且该证型患者病程长,血压级别高,斑块检出率高(88.64%)。(2)病程的延长及血TC、LDL-C、血尿酸、血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水平的升高是导致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3)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升高,可作为气虚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血TC及LDL-C的升高,可作为气虚痰浊证辨证的一个客观指标;血尿酸可作为判断肝阳上亢证型的参考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鉴别痰热内扰的参考指标;血纤维蛋白原可作为痰热内扰和肝阳上亢的鉴别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