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内生真菌互作分子机理初步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斛共生菌根(Dendrobium symbiotic mycorrhzae),是指石斛根与真菌形成的共生联合体。石斛根与根围区域中有害或有益真菌发生协同进化,并且对真菌的侵染产生一种适应性的机制,从而形成适应复杂生态环境的共生体系。在两者长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中,真菌侵染并定植于石斛根部组织中,与石斛根系建立互惠互利关系,在根部形成特定的功能性结构,促进石斛的生长发育和药效成分积累。在这一过程中,真菌的某些分子机制发生了变化,并诱导石斛中的基因发生相应的变化。迄今为止,有关石斛共生菌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发生及对寄主植物生物量和药效成分的影响等方面,而基本未涉及分子机理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建立石斛-真菌互作体系的基础上,从真菌的角度对两者互作的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首先,我们利用实验室已建立的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石斛小菇(Mycena dendrobii)菌根共生体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基因组未知的石斛小菇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检测发现,石斛小菇侵染金钗石斛前后共65535条基因表达发生变化,40594上调、24941下调。如Unigene65712、 Unigene65407、Unigene68656等上调倍数达到15倍以上,是Cl-通道蛋白、生长素跨膜蛋白、肽合成酶合成代谢途径的重要基因,可能参与了石斛菌根的建立过程,其功能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我们对实验室从野生石斛植株中分离到的一株丝核菌(Rhizoctonia)的共生作用进行研究。显微观察发现,共生10天后,真菌开始侵入石斛根部周皮细胞,并在30天后侵入根部中柱层,建立了丝核真菌与金钗石斛组培苗的菌根共生体系。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该共生体系能促进金钗石斛组培苗生物量的积累。随后,我们参考石斛小菇转录组中的变化基因,定量分析丝核菌中相应基因的变化。发现丝核真菌中多个基因的表达同样发生了明显上调,如18S、28S、5.8S、25S核糖体RNA基因、翻译延长因子(TEF)基因,它们可能参与了菌根的建立过程。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对这些基因功能进行更深入的论证。
其他文献
高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现代农业和科技农业的发展背景下,逐渐实现了高粱的规模化、集成化种植。而随着高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广大技术人员需逐步探索更加高效的高粱种
目的:分析艾粉在菊花生态种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施用艾粉对菊花的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发病情况、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用0.1 kg·
研究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书法学习的结合点是进行书法教学的前提,信息加工过程中思维过程是小学生书法学习发生质变的关键,书法形态、技能、审美的教学应该契合小学生的形象思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正嗜肝DNA病毒属,HBV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衰竭、肝硬化、肝癌以致死亡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国家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管理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的现状与问题入手,找出“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