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09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评析——兼论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以来所组织的五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为全文的写作脉络。在对历届会议进行简要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1979-2009年间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界关于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归纳与述评。本文将这三十年的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0:学术思想解放阶段;1991-2000:由传统图书馆学向现代图书馆学转型与过渡阶段;2001-2009:现代图书馆学新视野、新理论、新体系的学术奠基和理论准备阶段。在对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重点论述的基础上,分别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体评析。最后在对三十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学术进展与学术贡献系统总结、整体评析与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21世纪图书馆学新视野、新理论、新体系的影响因素和构建原则,提出了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粗略架构。在本文的整篇论述中,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系统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法、社会学方法和哲学方法等研究方法贯穿其中。期望通过论文《1979-2009中国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进展评析——兼论21世纪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的撰写,对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有所贡献,为作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学术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叙述了笔者回忆书写《挖掘象山历史人物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立三”精神》的过程,以期能够达到让学生充分体会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心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象山历史人物;培育过程;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18  “我最喜欢石浦延昌人纪子庚,他真正颠覆了为富不仁的观念,要是以后我有钱了,我也要多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有效获取、识别、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尤其不熟悉的信息,不仅要制定有效的查询策略,更要有效的评价所遇信息的正确性和有用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追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
锅炉吹管是新建火电机组调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目前还缺乏大容量双切圆锅炉吹管工艺的详细描述及分析.本文结合现场调试过程,对1 000 MW机组双切圆锅炉稳压吹管、降
骨缺损是一种以骨丧失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疾病,多由感染、肿瘤、创伤、手术并发症等原因造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传统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存在多种弊端,随着生物组织工程学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的构建已成为当今图书馆研究的热点,研究学者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理论模型及实体经验对IC的构建和管理进行了探索,且一些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