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变迁及未来取向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nba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因素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德育目标同样不是固定不变的标杆,而是不断开放和创新的,但德育目标该往哪里走,该如何定位,需要我们进行审慎的思考。明今需知过往,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德育目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过去的发展过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则是我们理解今天和未来的前提与基础。秉持这些问题,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尝试的探索。论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研究重点与主要内容。该部分首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发展阶段,发现三十年来,我国德育目标的变迁主要经历了四次转变:第一次转变是1978年—1985年,转变的特点是:注重社会公德,强调个人义务意识的培养;政治因素和经济功能色彩深重;集体主义价值依然主导,个人价值尚未彰显。第二次转变是1986年—1989年,转变的特点是:培养目标开始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注意整体性和衔接性;个人价值逐渐凸显。第三次转变是1990年—1994年,转变的特点是: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的意识清晰化;对学生个体关注进一步具体化和生活化;法制观念开始出现在中小学课程计划中。第四次转变是1995年—2008年,转变的特点是:德育目标出现法律化、课程目标化和行为规范的层次化三种取向。整体上而言,三十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逐步重心下移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从原初的贴近政府、贴近社会、贴近政治,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时代发展。当然,在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处理政府与个人、社会与生活、政治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尚需要作进一步的考量。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的考察和疑虑,论文对美国和日本的德育目标的历史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国的德育目标具有层次性;强调健全人格和个人完善;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注重解决现实问题等特点。日本的德育目标具有较好的衔接性、层次性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的特点。这些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第三部分,研究者通过对未来我国社会发展新指向和在定位我国德育目标时如何处理好三对关系进行进一步反思式分析。我国的德育目标正逐步归其本
其他文献
<正>《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成熟的白话短篇小说。无论人们对它的主题阐释如何丰富,仍无法背离鲁迅自己的说法,即"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
在20世纪初为民族谋出路、为国家求新生的最初阶段,涌现出了众多的仁人志士。林觉民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之前写给妻子的家信一经披露就
本文以空间批评理论为基础分析美国著名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作品《他们》中空间元素对主题构建的意义,指出主人公朱尔斯.温德尔心理空间的曲折变化,并且在底特律城市
目的:总结比较胫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与三叶草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基层医院临床治疗闭合性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
PROFIBUS-DP主要用于现场设备级的高速数据传送,中央控制器通过高速串行总线同分散的现场设备进行周期性通信。以太网具有应用广泛、价格低廉、通信速率高、应用技术成熟等优
结合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中的体会,讨论了几个应该引起注意和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并针对工科数学的特点对课程某些内容的教学安排提出了一些改革,以使之更为简洁和合理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犯罪的组织化程度也明显加强,黑社会组织犯罪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和其他国家虽然对黑社会组织犯罪进行了一定数量的
<正>Claudia Dobler和同事们认为,指南中明确增加有关治疗负担的内容能够改善治疗决策。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给慢性病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然而,临床实践指
明晰发明本身的技术方案、所属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和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所产生的技术效果是创造性评判、实质审查全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其中,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体现着
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虽然不像中国文学那样络绎不绝,但也不约而同地出现,这是社会发展历程和男女不平等类似的结果。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与中国文学中的弃妇形象呈截然相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