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高增益超表面天线优化设计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716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带天线具备重量轻、体积小、剖面薄、易共形、成本低、易集成等优点,因此自问世以来便被应用于现代移动通信、雷达、导弹、卫星、医学设备等无线通信系统中。但是传统微带天线也有频带窄、介质损耗大、功率小等缺点,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天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宽频带、高增益、低损耗、小型化、智能化是天线的主要发展方向。如果能设计出同时满足宽频带、高增益、小型化的天线,将对通信技术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横空出世的超材料给天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超表面作为代替三维结构超材料的二维平面,不仅保持着超材料特殊的电磁特性,而且具有占用较少物理空间的优势。利用超表面设计微带天线不仅能展宽天线带宽,提高天线增益,还能减小天线剖面尺寸。论文针对宽频带,高增益,低剖面特性天线的需求基于超表面经过系统分析,优化并研制了天线,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优化设计了一种矩形等尺寸单元结构超表面宽带天线。天线末端采用扇形微带馈电结构并依据传输线模型优化多个谐振点进一步拓展超表面天线带宽。为了探索产生多个谐振点的机理,设计非均匀附加贴片单元结构,展宽了天线阻抗带宽。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对天线整体尺寸进行优化,得出最宽的阻抗带宽。2.设计了一种六边形单元尺寸渐变结构超表面宽带高增益天线。利用非均匀分布贴片单元结构能够展宽带宽机理,提出一种六边形单元尺寸渐变结构超表面来展宽带宽,非均匀分布组阵还能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实测结果显示,该天线阻抗带宽达到了54%(3.99~6.93GHz),最高增益达到12.05d B,在4~6GHz范围内增益保持在8d B以上,天线在整个频带内都具有宽波束特性,实现了宽频带,高增益,低剖面等优点于一身的特性。
其他文献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军用、民用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携带侦察设备为人类搜集视频信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然而,由于航拍视频数据量巨大,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压缩编码。高效率视频编码标准(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标准之一,相比于H.264/AVC,HEVC可以做到在
暗弱空间运动小目标检测在航天及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面向国家安全和战略制衡对地月空间广域监控的迫切需求,并针对地月空间超远距离目标探测识别中低信噪比运动小目标难以检测的问题,开展了在复杂星场背景下的暗弱空间运动小目标检测的研究,分析了背景及暗弱运动目标的特性并构建了目标与背景的交互模型,实现了在复杂星空背景下极低信噪比运动目标的检测,最终达到提高空间广域目标探测识别水平的目的。本文提出的方法
航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材料的研究,我国自863计划后,开始了新材料的空间科学探索。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空间材料科学已经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随着我国空间站的建立,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在太空中开展。由于航天飞行器的搭载机会有限,成本较高,为了提高空间实验的成功率,需要通过地面匹配试验,提前对样品材料展开实验工艺过程的研究,而地面匹配试验的数量将会是空间实验的数倍以上。在如此大规模的地
航天情报实体识别是航天情报信息提取的一个子任务,摆在航天情报信息提取任务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标注语料的缺乏。因此,本文以航天情报领域缺乏标注语料这一难题作为切入点,一方面融合多源异构知识构建知识库,通过知识库指导标注小规模数据集,另一方面通过预训练模型进行迁移学习来解决标注数据量较少的问题,通过以上两方面工作解决航天情报领域存在的数据集少、标注数据困难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航天情报实体识别(Aeros
随着海上船舶数量的增加和船舶航速的提高,加强船舶航行的安全和安保管理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当务之急。在海上交通管理任务中,船舶航迹预测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实现卫星对目标船舶的实时监控,完成海上交通流量预测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船舶航迹预测主要是指根据目标船舶的历史航迹对未来某段时间内目标船舶在海域中的具体位置进行预测。开展船舶航迹预测的技术研究对提升海上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以及应用价
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航天任务的复杂度不断增大,航天器中有效载荷产生的数据的精度不断提高,使得地面与航天器间的数据传输量飞速增加。为尽可能地保障数据的可靠传输,迫切的需要一种强大的信道编码方案。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由于其接近香农极限地优异性能,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类数字通信标准中,如5G New Radio,802.11n。在空间通信领域,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
本文针对无人机空对地远距离传输的难点问题,包括信号衰落、多径效应等,采用多天线接收的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无线分集接收算法,即基于信噪比排序的A-GSC优化算法,并建立无人机空地高清视频传输的仿真验证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百公里距离无人机对地的信号传输中,相较于传统的MRC合并算法更加灵活,在满足一定误码率性能的同时,有效节省了平均估计的分支数和平均合并分支数,从而节省了系统功耗、处理时间
本文着眼于无人机高清视频无线传输技术。在系统仿真的基础上,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研制了DVB-T标准的数传发射原理验证单机。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验证单机方案可行,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针对无人机传输环境的复杂性和对传输质量的要求,本文系统设计采用DVB-T(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DVB-T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作为调制方式,该调制技术频谱利用率高,在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对抗平坦性衰落及多普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发展,其用途也不再局限于定位导航。GNSS掩星观测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全球化、全天候、高垂直分辨率的大气剖面信息,在气象、天文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商业航天的兴起,商业掩星探测又成为GNSS遥感的热点话题。商业化意味着接收机有设计周期短、成本低、设备体积小以及支持后续更新等特点。商用小型
小卫星集群作为一种新兴的空间分布式系统,具有成本低、容易维护、配置灵活的优点,受到了航天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未来小卫星集群系统的规模将越来越大,面临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因此构建高效可靠的组网机制,保证数据的高速、可靠、实时传输,具有非常大的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借鉴地面无线自组网的分层式网络结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小卫星集群系统的分簇组网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大规模小卫星集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