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底层视角为出发点,对李宝群现实主义话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叙事内容、精神内涵及审美意蕴进行系统分析。李宝群的话剧作品主要描述对象是大时代背景下底层百姓,这些剧作在不同方面反映着社会现实,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剧作家坚持从实践中获得创作灵感,因此李宝群将社会问题以话剧形式在舞台上演,获得各方好评。以李宝群的底层话剧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思考在中国现实主义话剧接下来的前进方向。李宝群的话剧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剧作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人物各不相同,但是不论是话剧人物的设定还是话剧内核的书写,他都将真诚与勇气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研究,进一步探求观众的喜好和探讨当下剧作家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从人物形象入手,将人物以不同的人物关系进行总结划分,由此引出作家创作的中心是围绕底层人民展开,这些不同领域不同关系的底层群众构建了李宝群话剧中的人物群像,由人物关系入手分析李宝群如何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塑造的生动传神。对人物分类解析,以日常生活的故事作为题材,以家庭、工作岗位、日常生活里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划分开来,着重展现不同环境下人物的的不同问题,论证这些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正是以人物关系作为依托展现出来。同时从“家庭”“集体”“社会”三个角度出发,将人物的实践活动和不同的人物形象相结合,以分类的模式对底层人物关系做了基本的划分。深入分析李宝群话剧作品的创作技巧,从话剧结构、语言和剧场形态等方面展开研究。贴近群众的话剧语言是李宝群的特色,方言化的台词让话剧语言亲切自然,歌曲的加入,烘托了整体氛围,体现着话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的音乐性。对于话剧结构的变化,李宝群在舞台上将事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李宝群的小剧场话剧不仅在演出形式上体现了作家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是作家对现实主义的新的探索,将李宝群小剧场话剧作为一节单独阐述,李宝群的小剧场话剧为现实主义话剧在中国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论文以剧本为依托对李宝群具有个人色彩的创作风格进行细节化的阐述,同时在从创作技巧方面探求着李宝群对于底层人民细节的塑造。剧作家将底层人物作为自己的创作中心,多年的生活经验和深入底层人民的生活,使得李宝群对大环境下的底层群众观察的极其细致。李宝群作为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也在剧中处处体现出来。李宝群做到了戏剧围绕“人”展开,关照底层人民的梦想与尊严。李宝群透过事件本身想要阐发对于人性的思考,突破了人物性格的单一模式,人性的多面性开始在舞台上上演。同时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二元结构单独分析,在话剧中探讨城市人与农村人如何在谋生的同时保障自身的权利,李宝群呼吁重视底层群众的发言权,关注底层人民生活中存在的困苦和挣扎,这种悲悯情怀让作家的作品有情怀、有温度。通过对李宝群话剧的人物形象、写作技巧、思想内涵进行全面解析,思考李宝群现实主义话剧的研究价值。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话剧发展本身能做到广受好评就很不容易,况且李宝群的剧作不仅在满足群众的欣赏口味,而且还重视对自身戏剧创作水平的提高。作为戏剧艺术的创作者,对于作品的选材和人物的刻画,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分析不同时期李宝群的作品也可以从剧中感受到剧作家的成长变化。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希望底层人民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艺术的形式展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