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和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西北高寒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由于气温低、冻期长、雨水多,传统上全年近2/3时间缺乏优质饲草料。调制和储备青贮饲料是解决川西北高寒牧区冬春季优质饲草料短缺的重要途径。但该地区调制青贮饲料存在诸多困难,青贮饲料至今难以推广。为解决川西北高寒牧区饲草青贮难题,以人工草地主推草种老芒麦(Elymus sibricus L.)和燕麦(Aven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从促进青贮饲料发酵、缩短完成青贮时间及分离、筛选、应用低温乳酸菌两方面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萎蔫、糖分和温度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控制青贮原料含水量是促进青贮发酵的技术之一。本试验以抽穗期老芒麦和燕麦为试验材料,自然晾晒条件下设置0 h(W0)、4 h(W4)、8 h(W8)等三个萎蔫时间,调节水分(W0,75~80%;W4,70~75%;W8,60~70%),实验室袋装青贮,评价了萎蔫处理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W0或W8,W4处理的青贮饲料pH值和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乳酸、总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改善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川西北高寒牧区饲草萎蔫过程中,较强紫外线辐射致使原料附着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萎蔫处理时间过长反而不利于青贮发酵。因此,青贮原料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70~75%。糖分是青贮饲料的重要发酵底物。在确定了萎蔫时间的基础上,为促进乳酸发酵,以蜡熟期老芒麦和乳熟期燕麦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对照(CK,3 mL/kg FM蒸馏水)、纤维素酶处理(C,0.02%FM)、果糖处理(F,2%FM)、葡萄糖处理(G1,2%FM;G2,4%FM)和蔗糖处理(S,2%FM),实验室袋装青贮,分析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相对于CK,添加糖和纤维素酶增加了青贮饲料乳酸含量(P<0.05),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丁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青贮饲料贮存30 d后品质趋于稳定。其中,蔗糖处理青贮效果最佳。饲草生长后期,饲草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持续降低,可通过增加原料中的糖分促进乳酸发酵,缩短青贮时间。贮存温度影响青贮饲料中乳酸菌活性和发酵产物组成。在添加糖分的基础上,为缩短完成发酵时间,以蜡熟期老芒麦和燕麦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贮存温度10℃(T1)、15℃(T2)和25℃(T3),并且以天然贮存温度(CK,2~20℃)为对照,实验室袋装青贮,分析其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相对于CK,T1处理增加了青贮饲料乳酸含量(P<0.05);T2和T3处理缩短了完成乳酸发酵时间(≤15d),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氨态氮/总氮比值和丁酸含量(P<0.05),增加了乳酸和粗蛋白含量(P<0.05)。川西北高寒牧区常年月平均温度≤15℃,昼夜温差较大(2~20℃),抑制了乳酸菌活性,从而影响发酵进程。因此,在青贮发酵前期(≥15 d)应采取保温措施促进青贮饲料发酵进程和改善发酵品质。2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应用筛选和应用在15℃以下低温条件能持续发酵的乳酸菌对川西北高寒牧区完成正常青贮发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86份天然青贮样品中分离出127株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发酵产物组成、抑菌特性等筛选出10株低温乳酸菌。这些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酸多、抑菌谱广等特征。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10株乳酸菌分别属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粪链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耐乙醇片球菌(Pediococcus ethanolidurans)和拟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为评价筛选获得的低温乳酸菌青贮应用潜力,以玉米和苜蓿为原料,分别添加10株低温乳酸菌(105cfu/gFM),并以无添加为阴性对照(CK,3mL/kgFM蒸馏水),添加蔗糖(S,2%FM)、柠檬酸钾(PC,6.7g/kgFM)、甲酸(FA,5mL/kgFM)和商业乳酸菌青宝Ⅱ号(FS,3 g/tFM)为阳性对照,实验室袋装低温(15℃)青贮120 d。结果表明:相对于CK,低温乳酸菌处理(植物乳酸菌65和157除外)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和氨态氮含量(P<0.05),增加了青贮饲料乳酸和总酸含量(P<0.05);相对于S、PC和FS,耐乙醇片球菌P-14、植物乳杆菌148和拟干酪乳杆菌171在较短时间(≤20 d)即完成乳酸发酵,降低了青贮饲料pH值、氨态氮/总氮比值、丙酸和丁酸含量(P<0.05),增加了青贮饲料乳酸含量(P<0.05),改善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具有较高的青贮潜力。为验证低温乳酸菌的青贮效果,以蜡熟期老芒麦和燕麦为试验材料,设置耐乙醇片球菌 P-14(PE,1×105cfu/gFM),植物乳杆菌 148(LPL,1×105cfu/gFM),拟干酪乳杆菌171(LPA,1×105cfu/gFM)和PE+LPL+LPA混合添加处理,以不添加为阴性对照(CK,3mL/kgFM蒸馏水),商业乳酸菌海星微贮王(HX,1.5g/tFM)和青宝Ⅱ号(FS,3 g/t FM)为阳性对照,常温(≤10℃)裹包贮存60 d,分析其微生物组成、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于CK,低温乳酸菌处理增加了裹包青贮饲料乳酸含量和总酸含量(P<0.05),降低了裹包青贮饲料pH值、有害微生物数量、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比值(P<0.05);相对于HX和FS,PE+LPL+LPA处理增加了裹包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中型洗涤纤维含量(P<0.05),提高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适当萎蔫-添加糖分-提高贮存温度”,可促进乳酸发酵(快速产生乳酸),缩短完成青贮时间,确保川西北高寒牧区饲草青贮成功;接种复合乳酸菌(耐乙醇片球菌P-14+植物乳杆菌148+拟干酪乳杆菌171)可确保在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条件下完成青贮发酵,明显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
其他文献
花粉萌发及花粉管极性生长对于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至关重要,这些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例如水合作用、物质运输、细胞骨架重排、信号转导和细胞壁组分的合成等。其中,囊泡运输作为细胞内膜系统中物质运输的方式,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xocyst复合体是一类含有8个亚基的囊泡拴系复合体。前人的研究发现,拟南芥中SEC5,SEC6,SEC8,SEC15亚基缺失后,突变体表现出花粉萌发及花粉
长末端反转座子(LTR-RT)是植物基因组中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一类转座子,通常富集于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植物基因组中LTR-RT拷贝数量、结构及活性在不同物种甚至近缘物种中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LTR-RT可以用来开发多种分子标记,进行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另外,通过计算直系同源LTR-RT插入基因组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对近缘物种间的进化历史事件进行研究。本论文主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东方梨(‘
猪圆环病毒病2型(Porcine circovirus virus type 2,PCV2)给世界养猪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已鉴定出许多与PCV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PCV2的入胞、运输以及复制等过程。PCV2的亚临床感染可降低仔猪平均日增重,导致免疫失败或者病程加重发展成PCVAD等,但是其致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宿主和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猪体的免疫应答可能与
《孔乙己》作为一篇中学课本之中的必读篇目,常使研究者们习惯于从社会的维度进行研究,这就造成了研究者对于孔乙己性格中"善良"一面的分析浅尝辄止,从而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笔者认为,片面地看到孔乙己性格中迂腐、陈旧的一面,并以此控诉社会的黑暗,实则是对鲁迅先生创作文本及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的曲解。就这个层面而言,这样的解读实际上是在淡化小说的内涵。因而,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以孔乙己性格中"善良"的一面为切入
尿路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它的定义为:病原生物入侵尿路引起的尿路炎症反应。被感染的部位一般包括尿道、膀胱、输尿管、肾脏肾盂等。临床数据表明:高达90%的尿路感染是由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Escherichia coli,UPEC)引起的。到目前,很多毒力因子被确定在UPEC感染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与肠道内共生的和致腹泻的大肠杆菌相比,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
草甘膦(N-(膦羧基曱基)甘氨酸)是一种非选择性、广谱、内吸收传导的茎叶处理除草剂,由于其具有广谱、低毒、安全、无土壤残留的特点,一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除草剂,特别是随着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大面积商业化,草甘膦已经成为使用量最大的品种,占整个除草剂市场的20%以上。因为草甘膦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及代谢机制,具有灭生性特点,人们一度认为在田间不可能出现抗草甘膦杂草。然而,严酷的事实是,近10年来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xs Fallen)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亚洲水稻种植区,不仅能够直接刺吸造成危害,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 disease,RSVD)和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RBSDVD)等病毒病的传播介体,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尤其是在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发的水稻稻瘟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易暴发成灾,该病害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内都会发生,其流行程度因不同区域和不同年份而具有一定的差异,平均每年给全世界的水稻生产造成10%~20%的损失。该病害也是我国各水稻种植区重要的病害之一,正危害我国水稻的生产安全。目前,对该病害的防治仍以筛选培育抗病品种和化学药剂为主,但是由于该病原菌容易发生变异,抗病品种抗病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为害严重的水稻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水稻种植区。在中国,稻纵卷叶螟通常在一年中温度较高的季节发生。有关温度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影响的研究较多,但热击对稻纵卷叶螟行为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研究了热击条件下幼虫的取食和微生境选择行为。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稻纵卷叶螟对高温的行为反应研究提供重要信息。1.热击对幼虫存活和成虫繁殖的影响从3龄幼虫开始饲养在不同高温条件
农业木质纤维生物质是世界上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然而,与其他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相比,木质纤维生物质的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尚不十分成熟,这是由于其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存在,使得其厌氧发酵性较差。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预处理方法缩小这两种原料处理技术的差距,但是商业化规模的工厂仍然不愿意使用木质纤维生物质作为厌氧发酵的原料。本研究对木质纤维生物质提出5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以减小其作为厌氧发酵原料使用的障碍。此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