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的克隆和鉴定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鳞翅目昆虫,由野蚕经人工驯化而来。栽桑养蚕起源于中国,据文献和出土文物的记载,蚕丝业在我国已有5000年历史,对世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蚕病每年给蚕桑产业造成近百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整个蚕桑产业的发展。中肠是家蚕的一个重要免疫组织器官,很多病原是通过摄食被带入家蚕体内,中肠成为入侵的首要对象。然而很多中肠特异表达的基因在家蚕免疫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要想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来研究和利用这些中肠特异表达的基因,就需要一个中肠特异表达的启动子。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并克隆家蚕中肠特异启动子。我们通过家蚕组织芯片表达数据和RT-PCR验证筛选出中肠特异表达候选基因,基于家蚕基因组数据库对候选基因的启动子区进行克隆,通过构建piggBac转基因表达载体在个体水平上验证了启动子的活性和组织特异性。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家蚕中肠特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通过组织芯片数据的分析,我们筛选出在5龄第3天家蚕中肠特异高量表达的6个候选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和时期表达谱分析,最终筛选出2个中肠特异表达基因分别为BGIBMGA008060和BGIBMGA014298。BGIBMGA008060是家蚕氨肽酶N(BmAPN)中的一员,是存在于幼虫中肠中能水解蛋白质或多肽N末端氨基酸的蛋白酶。BGIBMGA014298是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   2.BmAPN启动子的克隆与活性检测   基于家蚕基因组数据,克隆了BmAPN基因5端侧翼区1598bp的调控序列,分析发现BmAPN启动子含有BmAPN基因的第1外显子、核心启动区域和5旁侧区,不包括第一内含子。以此序列为调控元件,构建成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piggyBac表达载体,经显微注射获得了转基因阳性个体。对两个转基因系统的插入位点分析表明BmAPN-EGFP表达框分别插入至家蚕基因组nscaf2952位置和15号染色体的nscaf2655位置;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EGFP在转基因家蚕中肠中特异转录表达;其时期表达特征与内源基因BmAPN基本一致,随发育阶段的不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即幼虫期表达表达量相对较高,且起蚕中活性明显高于眠蚕中。提示BmAPN可能通过其启动子区的特异元件受激素的精确调控而行使功能。这是我们首次从家蚕大造品种中克隆出BmAPN启动子,通过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转基因表达载体,证实了BmAPN启动子具有较强的活性,且为中肠特异性启动子。为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昆虫的抗病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3.P2启动子驱动EGFP在转基因家蚕中的表达分析   克隆了BGIBMGA014298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1080bp,在线预测发现该序列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结构,命名为P2。以P2为启动子、EGFP为报告基因构建了转基因表达载体pBac[P2-EGFP-SV40,3xP3DsRed],将此转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注射已解除滞育的大造早期胚胎,通过荧光筛选获得转基因系统。对获得的转基因系统进行反向PCR检测,来鉴定外源基因在基因组上的插入位置,结果显示2个转基因系统的P2-EGFP表达框分别插入到了家蚕第4号和23号染色体上。连续对转基因个体进行荧光观察,发现从4龄开始就能在幼虫体表观察到绿色荧光,将5龄第3天的转基因个体解剖后进行荧光观察,清晰的看到中肠部位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而其它组织则观察不到绿色荧光。对转基因阳性个体进行转录水平检测,结果表明P2启动子驱动EGFP在转基因家蚕中肠中特异高量表达,Westernblot蛋白水平检测的结果进一步验证P2启动子驱动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是中肠特异的,与荧光观察的结果是一致的。时期表达谱表明P2启动子驱动的EGFP在幼虫期表达量相对较高,且与内源基因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1例颈性眩晕患者在C形臂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到椎间隙靶点,用热凝射频仪对靶点加热消融.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本世纪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自然界中有限的能源、有效控制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新世纪各国学者所研究的热门课题。TiO2以其稳定性、价
小叶榕叶作为民间治疗止咳、消炎类中药的主要原料,主要有效成分黄酮,具有止咳祛痰、抗菌消炎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肿瘤
  目的 评价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颈性眩晕患者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5岁,使用颈椎低温等
  目的 探讨伴有眩晕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7例伴有眩晕的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22例行前路手术,5例行颈椎后路手术。结果 术后24例眩晕症状消失,优良
  目的 探讨颈椎牵引联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
本文以己二酸装置尾气中N2O的综合治理和资源化为对象,基于铁改性ZSM-5、β和MCM-22三种分子筛基催化剂,较为系统地展开了N2O催化分解及其做为氧化剂的一步氧化苯制苯酚的研究
学位
  目的 利用逆行荧光示踪剂研究前庭传出性神经元在脑干的分布、大小、数量和形态.方法 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10只动物,在外周前庭注射红色逆行荧光示踪剂;对照
会议
  目的 回顾132例颈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9~2012年收治的132例颈性眩晕患者,全部病人均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或椎动脉造影检
会议
论文综述了硫化矿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异硫氰酸酯及其相关衍生物的性质、合成及其在新型浮选捕收剂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了三种测量反应转化率的方法——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乙氧羰基硫脲和B油中分光光度法测未反应的硫氰酸钠,给出了各自的分析步骤和原理,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滴定法能够使反应的转化率提高,紫外分光光度测乙氧羰基硫脲法能够较准确的测定反应的转化率,最终确定以紫外分光光度测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