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肌矢量应变力和应变率成像技术是超声领域评价室壁运动及功能的先进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以及不受角度依赖等优点,目前已用于评价冠心病,心肌病等室壁运动功能,并进一步推广准确应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VSD、PDA)时,心室内因左向右的异常分流,使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左心室增大,左室肥厚等改变,经手术治疗后左向右的异常分流消失,血流动力学随之开始恢复,左室几何构型及左室壁运动也得到改善,为准确评价患儿手术前后左室壁运动及功能状态的评估,本研究应用心肌矢量应变力和应变率成像技术(Vector Strain Imaging-VSI),对2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VSD,PDA)其中室间隔缺损患儿16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1例,以上患儿手术前(P组)和手术后1周内(A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即21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左室壁16个节段的径向、圆周方向、纵向运动进行检测,并得出各方向心肌运动速度值。结果发现:(1)先心病患儿术前组(P组)与正常对照组(N组)比较:左室壁径向运动速度(9节段/16节段)、圆周方向运动速度(3节段/16节段)、纵向运动速度(7节段/16节段)高于正常对照组(N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2)先心病患儿术后组(A组)与正常对照组(N组)比较:左室壁径向运动速度(5节段/16节段)、圆周方向运动速度(3节段/16节段)、纵向运动速度(2节段/16节段)高于正常对照组(N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3)先心病患儿术后组(A组)与术前组(P组)比较:左室壁径向运动速度(4节段/16节段),纵向运动速度(9节段/16节段)较术前组(P组)明显减低,P<0.05;圆周方向运动速度左室壁各节段运动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1周内左室壁代偿性增强的运动有所降低,逐渐趋于正常,应用VSI技术检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左室壁运动变化,为临床诊断及治疗中提供可靠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