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lar码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t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满足急速发展的通信应用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的研究不断深入。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5G对新的编码技术和加密技术的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在传统的通信网络模型中,安全方案的制度在上层进行,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侦听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量的传统加密机制无法满足当今需求。为此,基于物理层信道特征完成安全通信的物理层安全技术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此外,polar码以其独特编译码方式成为5G控制信道编码方案。但传统通信模型中,信道编码(物理层)和数据加密方案(较高层)往往被视为通信系统的两个不同过程,这增加通信系统中数据处理的复杂度和延迟。因此,在物理层对编码和加密的进行联合设计,将编码加密融为一体,可作为现代通信安全策略的重要补充。本课题正是瞄准以上安全需求背景展开深入研究,课题成果不仅仅可以用于民用无线通信系统,还可进一步扩展研究以应用于新一代抗探测和低截获的军用无线通信系统。本文主要针对物理层的编码和加密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以及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通信模型中编码和加密相分离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编码和加密合为一体,在编码的同时实现加密。利用密钥生成技术产生初始密钥值作为混沌发生器的种子从而产生用于加密的混沌序列,采用polar码编码方式并且设计一种延迟反馈加密结构,其连锁效应可以大大增加窃听者解密的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加密后的密文可通过随机性测试,即采用延迟反馈物理层加密后的密文具有良好的不可预测性和安全性,且不影响合法通信的误码率性能。(2)针对polar码的编码特性,即选择对称容量小的比特信道作为冻结位,但冻结位由于传输的皆为全0而导致传输浪费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polar码冻结位的物理层加密算法,该方案利用极化码中的冻结位来传输由信道状态信息(CSI)生成的混沌序列,使纠错和加密可以同时进行。仿真分析表明该算法对合法特性不会带来影响,在实现物理层安全的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密钥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加密密钥精度高,密钥敏感性强,由于窃听者不知道这些冻结位的混沌序列从而无法进行正确译码。(3)针对窃听者可能采取某些手段于合法接收者所处位置进行同样的密钥提取操作从而盗取初始密钥,本文进一步探究了polar码冻结位加密原理,发现进行部分冻结位加密同样可以实现其安全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polar码冻结位和AES加密机的物理层加密算法,利用AES加密器对混沌序列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密钥,将加密密钥置于部分polar码的冻结位中进行传输,由polar码的编码结构即不同位异或的迭代可知其依然可以在不影响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系统的保密性,使得加密方案更加安全。(4)针对OFDM系统存在峰均功率比(PAPR)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物理层加密和降低PAPR联合方案,旨在解决PAPR问题,实现传输系统的高安全性。该方案将密钥生成技术生成的混沌序列进行分段并且匹配索引值,利用polar码的最好信息位存储混沌序列的序号索引值。采用SLM思想,利用索引值所对应的混沌序列对剩余信息进行加密,选择具有最低PAPR加密结果进行传输。通过理论分析以及仿真证明了该本方案不仅仅可以在物理层编码过程中实现加密安全性,而且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和延迟的情况下降低了OFDM系统的PAPR。最后,文章对全文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所提方案在不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在未来5G通信系统和军用通信系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此外本文结合了现有物理层安全技术存在的问题,未来可针对5G新空口技术以及军用通信中的物理层安全问题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雷达系统作为电磁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车辆、卫星与机载等多种场景。未来环境的日益复杂对雷达系统小型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射频器件作为雷达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制约雷达系统小型化的主要瓶颈之一。微带线作为射频器件的基础结构之一,由于其线间互扰强、弯折损耗大的固有缺陷,无法进一步满足电磁调控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SPP)一维电磁超材料,具有束缚性强
抗干扰和高精度是保证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稳定性和准确性的两个重要保障,是高性能卫星导航接收机的两个重要指标,如何同时满足这两个指标是目前接收机设计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抗干扰终端多采用天线阵抗干扰的模式,而天线阵中抗干扰算法的应用会给接收机测量值带来偏差,使得接收机高精度定位性能严重恶化。因此研究抗干扰天线阵抗干扰终端对导航接收机测量值的影响及其抑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
涡激振动对海洋和土木等工程有巨大危害,研究强迫振荡柱体尾流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使用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对横向振荡柱体旋涡脱落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直径D=2.5cm的圆柱,雷诺数Re=V∞D/ν=1200。主要工作:1、通过改变柱体的振幅(A/D=0.3~2.0)和振频(feD/V∞V=0~0.25)寻找典型的旋涡脱落模式;2、在尾迹中心线上下两侧对称放置两根相对宽度b/D=0.32的窄条
随着当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天线提出了定向性,高增益和低成本的要求,尤其是在通信基站,导弹制导,毫米波被动成像,空间探测等领域希望其能同时产生多个波束以增大扫描空间,实现更大的空域覆盖。常见的多波束天线包括了相控阵式,反射面式和透镜式。相比于体积较大的反射面天线和成本较高的相控阵天线,基于Rotman透镜的多波束阵列天线以其低成本,易实现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电磁波在传输时往往会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导致解调得到的信息与发送的信息不一致。差错控制系统能从被影响的接收信号中恢复出原始消息,实现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喷泉码作为差错控制系统的一种前向纠错编码方案,其无码率特性使得该类码字具有优良的信道自适应编码性能,能够在时变信道及多种应用场景下发挥重要作用。喷泉码主要包括LT码与Raptor码,本文针对喷泉码的编译码优化、不可译码字消
当前,雷达面临的作战环境更加复杂恶劣,除了需要应对传统的“四大威胁”以外,无人集群新型作战样式的出现也对基于传统体制的机械扫描雷达和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全息凝视雷达采用低增益宽发射波束,通过同时多波束形成来进行回波接收以实现目标的检测与跟踪,并且具有抗截获与同时多目标的检测识别能力。由于全息凝视雷达的低发射增益使其需要更长的积累时间来达到一定的检测性能。而机动目标回波的跨距离单元徙动
在军事、安全、考古、市政建设等方面对浅层不可见目标的无损检测存在迫切需求。考虑到需要穿透的介质与目标材料种类丰富,采用全息穿透成像雷达与X射线背散射图像对同一浅层不可见目标进行探测成像。由于微波全息穿透成像雷达与X射线背散射成像技术原理存在差异,应用场景互补性强,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综合两类图像特点,提升探测性能,更好的获取不可见目标信息。本文主要研究适于全息穿透成像雷达图像与X射线背散射图像的融
车载网络(VANET)是一种特殊的移动(MANET)网络,它是建立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边单元之间的自组织网络,由车辆节点和路边单元组成,包含V2V、V2I两种通信方式。车联网是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车联网网络拓扑的高度动态性和无线扩展性等特性使车载网络存在安全可靠性方面的安全隐患,道路上存在的不诚实车辆节点会导致车联网中传递的消息被篡改或者增加消息转发的延迟时间甚至把消息丢弃,目前还没有完
成像雷达作为空间目标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能够全天时、全天候获取目标的高分辨图像。雷达目标稀疏成像具有成像性能好、对数据获取要求更低等优势,成为雷达成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针对经典稀疏成像存在的正则化参数选取以及先验信息利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多目标稀疏恢复成像框架。基于该框架研究了全极化稀疏随机步进频ISAR成像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第一章为本文绪论,给出了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雷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声信号处理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广泛应用于声学监控、人机交互、声学场景分析等领域。传声器阵列信号处理是将多个传声器布设在空间的不同位置,对空间信号并行采样后提取信号的空域信息。据此,本文基于传声器阵列在端点检测、特征提取、声源增强、阵列优化及声源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研究了单通道脉冲声信号端点检测及特征提取的问题。针对脉冲声,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频带方差和多频带谱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