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高大空间已然成为民用场合特别是公共建筑中最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之一。但是,高大空间通高、体量大,内部空气流动过程复杂、热环境动态不均。在研究数据不足和研究手段不尽成熟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热舒适性和建筑节能更高的要求,当前设计难以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区域模型能够作为宏观节点模型和微观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过渡方法,有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筑全性能联合仿真平台内核开发”(No.2017YFC070220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横向委托科研项目“地下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内部环境保障关键技术研究”(2019广东分公司003-1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高大空间已然成为民用场合特别是公共建筑中最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之一。但是,高大空间通高、体量大,内部空气流动过程复杂、热环境动态不均。在研究数据不足和研究手段不尽成熟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热舒适性和建筑节能更高的要求,当前设计难以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区域模型能够作为宏观节点模型和微观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过渡方法,有效平衡计算效率和模拟精度,但是其模拟能力仍然不足,需要针对高大空间进一步挖掘应用潜力,特别是进行气流与能耗的耦合分析。因此,本课题以民用建筑高大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模型实验与区域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完善高大空间室内热环境理论,发展建筑微气候与能耗的辅助分析手段。首先,选取严寒地区典型中庭进行现场实测,总结高大空间室内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冬、夏季在中庭三维空间内布置大量温度测点,并主要采用动态能量平衡方法分析复杂气密性和建筑布局下逐时的无组织渗风规律。结果表明,即使在严寒地区,在夏季天窗透过太阳辐射的影响下,中庭内具有显著的热不均匀性,且顶部空间存在过热现象。冬季中庭采用地板采暖系统,室内环境较为均匀稳定,该气候区封闭式中庭总渗风量小于常规建筑,但相应耗热量却不容忽视。其次,通过缩尺模型实验分析高大空间热分层环境下的通风规律。参考实测研究的建筑原型和环境参数,综合考虑太阳辐射、室内热扰、围护结构传热等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相似理论还原高大空间整体的热分层环境,并且结合代表性点的分布式测试和整场可视化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进行测量。实验发现,多重热源热羽流和通风射流相互干扰,导致室内流场发生变形、能量重新分配。屋顶下附近存在一温度很高的浮力空气薄层,其对高大空间热分层和拔风起到重要作用。第三,在平衡计算精度和效率的情况下,构建高大空间动态区域模型计算体系。在高大空间内构建流体区域网络,采用简化的动量方程,引入流动路径长度、特征速度、表观粘度系数、热流量传输系数,从而对空气参数分布不均及沿程动能保留、转化与耗散的复杂流动现象进行求解。通过对前期测试和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该计算模型拓展了高大空间中自然通风、自然渗风、机械通风、温度反馈耦合解析的模块,提高了模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该区域模型的耦合式算法,求解模型中速度-压力耦合问题,并采用线性化处理和能量泛函计算方法,对该病态问题正则化,从而保证计算效率和鲁棒性。第四,基于现场实测、缩尺模型PIV实验和CFD模拟,对复杂热边界条件下的自然对流、自然渗风、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四个工况,从计算精度和效率两个方面,展开高大空间室内热环境动态区域模型的校验与适应性分析。以及根据热分层流动和能量迁移规律,研究分析了高大空间区域模拟中的表观粘度系数、热流量传输系数、热分层边界条件、自适应区域划分策略。该评估方法与结果对今后高大空间的模拟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尤其是PIV流动数据集为区域模型的特点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基于高大空间室内热环境动态区域模型,并结合De ST软件的建筑能耗动态计算模型,对存在双尺度流动和传热的整个高大空间建筑进行长期动态的联合仿真。前者对高大空间热状况进行细致的计算,后者则着眼于周围常规房间,并为前者提供必要的建筑模型和边界条件。模型耦合采用主控模式,海量数据通过FMI/FMU接口进行交换,并实行时序耦合迭代机制。并且将该耦合模型应用于寒冷地区办公中庭和夏热冬暖地区地下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模拟动态不均的建筑能耗和优化分层空调方案。综上所述,本课题针对民用建筑高大空间,结合现场实测与缩尺模型PIV实验,总结分析了室内热环境动态不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保证计算精度和模拟效率的前提下,构建了高大空间动态区域模型计算体系,并将其与建筑能耗全年动态计算模型相耦合。从而为优化室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及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低、启动迅速、安全耐用以及可连续大功率输出等突出优点,在军事、航天、通信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与阳极氢气氧化反应相比,PEMFC阴极氧气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动力学非常迟缓,需要使用大量Pt作为催化剂才能够确保反应
在过去三十年中,分数阶微积分(即任意阶积分和导数)的理论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在许多领域也都有了广泛应用。例如:生物力学、粘弹性材料、时滞系统,图像处理和流体力学等。相比于整数阶偏微分方程,分数阶偏微分方程能够更好的拟合某些物理过程,如具有记忆和遗传效应的材料以及分形多孔介质中的扩散和热传导等物理过程。另外,以分数阶微分方程为状态方程的最优控制问题已发展成为分数阶
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目前肿瘤治疗的方式很多,包括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仍无法达到靶向性地治疗肿瘤局部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结构的效果。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作为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靶向治疗肿瘤的方法,具有穿透力强、成本低、治疗精准和损伤轻微等优点。在包括肝癌、鼻咽癌、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可以提高系统鲁棒性、降低系统成本,在现代工业传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持续努力,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目前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在很多工业驱动现场得到应用。然而,在一些对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有较高要求的场合,无传感器驱动系统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本论文将针对制约无传感器控制系统性能提升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流预测控制、转子初始位置估计和弱
在班级管理中,我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中收获成长。1.班规班训立规矩从入学初,我们就确定了班规班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引导学生成"人"。班规从学习和纪律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深入思考、大胆发言、自主管理、帮助伙伴等。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中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突破2.5亿辆。其核心部件的铅酸蓄电池是电动自行车能够绿色环保出行的最大贡献者,每年电池消耗量达到10亿只以上。然而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却只有一年左右,并且故障退货率达10%~20%之多。因此,解决铅酸蓄电池深循环使用寿命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少材料用量和能源消耗,也可减少退换货损失,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巨大效益。本
火力发电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发电方式,燃煤机组产业化、大型化、高效、超净排放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今后将有更多的大型超超临界机组投入运行。电站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机之一,锅炉构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锅炉本体全部悬吊在构架的最上部,结构体系复杂、结构构件数量多、全螺栓连接、大板梁等构件较大;火电锅炉运行环境较差,腐蚀严重,构件防腐蚀是结构设计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大型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构架均采用钢结
我国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频次高、强度大、震源浅和灾情重等诸多特点,Ⅶ烈度区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且建桥区多为可液化场地。近年,我国桥梁建设发展速度正日益加快,多跨混凝土桩基简支桥梁体系日益成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桥梁与基础类型之一。多跨混凝土简支桩基桥梁体系的抗震问题本质上仍属于土-结动力相互作用范畴。历次震害要启示是:液化场地条件下,粗糙的土-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很可能使精细的桥梁体系分析无效。地震中是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作为非正规金融的非法集资活动,同样存在与正规金融相同的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因而也有外部监管的必要性。鉴于非法集资活动的表现形态多样、危害后果各异,应采取不同的规制对策:对于形形色色的诈骗型集资,因其源自传统的自然犯,应予以严惩;对于脱实向虚的投资型集资,因其破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危及出借方的资金安全,应予以必要的刑法惩治;对于服务实体的生产型集资,虽有一定的融资风险,但基于鼓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在光谱学、传感、量子信息处理和激光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局域场增强的电磁场在与束缚电子和自由电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大量原本无法观察到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现象。全电介质纳米光子学的进步促进了高效率平面光子器件的发展,这些平面光子器件的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传统块体元件的性能。本论文基于钙钛矿介质超光栅,以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为主题,从米氏散射增强三光子荧光作用出发,循序渐进到研究光栅波导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