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政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维护社会稳定、收入再分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财政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政府预算和税收,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进行调整和分配。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说财政收入是国家运转的基础,则财政支出就是确保国家正常运转的一种有效方式。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会产生诸如经济萧条、失业等现象,要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良性发展中就需要通过扩张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因此研究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到底能否真正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如果财政支出对经济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强还是弱?财政支出的不同项目对经济都分别是促进还是阻碍作用,现存的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否是最优的?本文以我国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1978-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等分析方法对中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影响时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财政支出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后,第二部分研究我国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估算出的数量模型显示我国财政支出每增加1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发生0.67的增量变化。第三部分研究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向量自相关模型,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财政支出各结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和时滞问题:GDP对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科技三项费、支农支出、文教科学卫生、行政管理费的支出有正向效应;对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负向效应。最后第四部分通过研究结论给出调整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开展了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并对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方向和影响程度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