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发现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515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至整个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历史时期。从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民族-国家的诉求下,我们的民族走上重振民族精神,重现民族辉煌的现代化道路。本文试图通过对1919-1949年之间现代女性叙事主题的研究,探讨中国女性在这一现代化努力过程中是如何发现女性自我存在的意义,并寻找她们在其中探索和思考的轨迹。 本文第一、二章写作主要借鉴“社会性别制度”理论,结合海外学者高彦颐(Dorothy Ko)女性生活三层面模式的观点,对形成中国女性传统的身份、地位的思想文化和制度因素进行考察。第三至第五章,参考现代性理论中有关自我的理论观点,结合现代女性叙事体现出的主题倾向,提出三个主题对象,进行文本解读。 第一章主要运用社会性别制度概念和有关女性生活三层面模式的观点,对形成传统女性身份、地位、角色内涵的思想文化和制度进行考察,认为女性接受了传统思想文化有关天(命)、阴阳思想对宇宙-人间秩序的解释框架,并受制于这一话语的实践制度,在女性的自觉意识中也认同于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价值观,这一合作态度也成为形成女性卑微、屈从地位,家庭内妻母角色,以及柔弱特质的重要原因。一句话,女性参与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建构,女性本身亦是女性身份和地位的制造者之一。 第二章探讨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中,女性经历了一个怎样不成功的自我规划,阴-阳——男-女的传统性别模式依然起着作用,女性以男性性别的社会标准视为自我性别的标准,以男性化的生活风格作为女性值得追求的生活样式,使女性自身陷入性别一元化的狭隘困境。 第三章讨论伴随“人”的意识觉醒的个人自我,是如何结合到女性叙事之中。 第四章讨论女性在家庭这一主题下的叙事。本文认为,在女性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家庭是女性以往全部历史的体现,正是从家庭开始了女性对自我历史的反思,从中认出自我的形象。同时家庭又是女性正在面对的现实,新女性依然没有
其他文献
要想切实发展好服务业,就应该做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我国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对服务业统计调查重视程度不够、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难度较大、新兴服
馆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很显然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吻合,是一种以青少年群体为对象而打造的全新的科技教育模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校内外的教育主体展开更深层面的研究和实
关于清末基层社会控制的研究,是中外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问题,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内地的华北和沿江沿海等地,相对来讲对边疆少数民族
文章从乡村旅游的主体一游客的视角出发,以潍坊市乡村旅游极具代表性的青州井塘古村为调查区域,从乡村旅游选择因素的感知评价体系入手,运用IPA重要度一满意度分析法研究乡村
现代主体意识的确立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现代化的根本体现, 而中国现代主体正是在中外文化交汇碰撞中建立起来的。 对于中国现代主体意识及其经验的考察 ,是揭示中国文学现代性复
本文的选题是中国魏晋玄学中的重要论题之一“言意之辨”,以《老子》、《庄子》与《周易》中关于“言”的讨论为主要考察对象。文本从《老子》“同出而异名”以及《庄子》“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18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18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
对传统农残速测卡法进行改良,针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研制一种新型农药残留检测层析卡,其检出限达到快速检测规范KJ 201710的要求,RSD≤7.7%,重现性好,样
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给传统本科教育提出了挑战。积极探索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合格农村教师。可以采取微课形式,提高学生团队合作
开放实验室是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湖南大学电气信息学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设了面向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开放的创新实验室,从安全教育、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