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磷高效利用遗传位点与基因发掘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人类提供优质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然而近年来,土壤有效磷缺乏成为限制其产量提高重要因素。因此,挖掘大豆磷高效利用遗传位点与候选基因,进而培育磷高效利用新品种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途径。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大豆自然群体,采用关联分析方法挖掘需磷关键时期磷高效相关遗传位点及其候选基因,为大豆磷素利用效率分子遗传改良提供选择标记与基因。主要结果如下:
  1.明确了供试群体2个需磷关键时期(T1、T2)在不同磷素处理下的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根系磷含量及磷利用效率等11个磷高效利用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筛选出8个磷高效种质。11个性状在不同磷素处理间具有(极)显著差异,遗传变异丰富,变异系数11.67%~41.31%;低磷胁迫下的根冠比、根系鲜重、干重及磷利用效率等性状在T1、T2时期均显著高于适磷处理;磷利用相关性状,如地上部鲜重、干重、根系鲜重、干重、总鲜重及干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筛选出磷高效利用大豆种质CJ02、冀豆18、冀豆7、冠豆6、科丰6、0683、鲁冠豆1和鲁697-13-1。
  2.在2个关键时期发掘213个与磷高效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一因多效SNP。T1时期共检测到105个SNP,T2时期检测到108个SNP;其中,在12号染色体发现与Ti时期低磷处理下的株高显著关联SNP簇(ss715611375、ss715611377、ss715611379和ss715611380),并筛选出该SNP簇的优异单倍型;在10号染色体发现与T2时期低磷处理下的根冠比、根系干重与总干重显著关联SNP簇(ss715606501、ss715606506和ss715606543),并筛选出其优异单倍型;进一步分析发现,6个遗传位点在T1、T2时期共关联,其中ss715597964、ss715607012、ss715622173和ss715602331同时在2个时期的低磷条件被检测。
  3.筛选出38个位于关联一因多效位点附近的大豆磷高效利用候选基因,包括紫色酸性磷酸酶、磷酸化酶基因,6-磷酸葡萄糖基因以及苹果酸转运相关基因等。多数候选基因间存在直接或间接互作关系,部分基因在大豆叶片、花、荚、根系及根瘤中特异表达;并且,结合课题组前期已有大豆磷素处理转录组数据,发现候选基因Glyma.08g291600、Glyma.08g342600、Glyma.10g144200、Glyma.10g252300与Glyma.12g111800在低磷胁迫下被强烈诱导,证实其与大豆磷高效利用密切相关。
  综上,本研究利用大豆自然群体对11个磷高效利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群体磷高效利用相关性状存在丰富遗传变异和显著相关性,并发掘213个与磷高效相关性状显著关联一因多效SNP,其中6个在不同时期共关联,并在其附近筛选出38个磷高效利用候选基因,且部分基因受低磷胁迫诱导表达。
其他文献
学位
该实验以黄花烟草(Yellow Bright)无菌苗为材料,通过固态培养和悬浮培养,建立了快速生长的烟草细胞株系,优化了烟草细胞悬浮培养的基本工艺参数,考察了温度、激素、有机物和前体物质对烟草细胞生长和辅酶Q含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培养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得到的细胞最佳悬浮培养条件为MS+6-BA 2.0mg/L+NAA 2.0mg/L,接种量8%,蔗糖浓度3%,培养8d可使细胞干重达到36.7g/L.
学位
大豆(GlycinemaxL.Merr.,2n=2×=40)是全世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和油料作物。在大豆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自然与人工选择导致野生大豆和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驯化与改良性状存在差异。因此,挖掘控制种子大小和形状性状的基因,对了解大豆驯化与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野生大豆和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种子大小和形状不同,但是这些驯化和改良性状的QTNs及
学位
干旱胁迫仍然是限制作物生长和生产力的主要非生物因素。确切地说,玉米产量受到干旱的威胁。因此,了解作物在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对于指导作物抗旱性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理生化分析在两个耐旱性不同的(干旱敏感的MO17和耐旱的YE8112)玉米自交系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玉米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以期更好地理解耐旱性的复杂机制。  结果表明,两个自交系在生理、转
学位
盐胁迫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土地利用方式不当导致盐碱地面积不断地扩大,种植合适的耐盐作物、培育耐盐碱作物,将有效促进盐碱地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植物具有内部调节机制米应对环境条件的波动和外部逆境胁迫,同时植物根系可以通过与土壤微生物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来适应不良的生长环境。高粱是目前全球重要的粮食及能源植物之,具有抗逆性强,生物产量高等特点,可以作为首选的盐碱地栽
学位
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region/leucine zipper,bZIP)是植物内最大最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与植物体内顺势作用元件特异性的结合,对基因的转录起到激活或抑制作用,进而调控植物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栽培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一种商品价值较高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株型通过侧枝角度的变化,划分为匍匐、半匍匐和直
黄萎病是棉花生长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真菌病害之一,日前仍没有药剂可以有效防治。培育抗病品种才是防治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棉花抗病分子机制,对提高棉花抗性和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TK)是蛋白磷酸化过程中一类重要的激酶,通过磷酸化作用参与细胞间信号传导,在调控发育和抗病/抗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鉴定出一个棉
学位
早熟性既是一个优良的农艺性状,也是一个良好的品质性状。因此,探讨如何将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棚结合,用以缩短主要作物品种生育期,对作物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甲.熟性的棉花品种生育期短,对温光变化不敏感,适宜春播和夏播。我国内陆地区光热条件良好,但持续时问短。种植早熟棉花品种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经济效益的优良选择,且可配合不同栽培技术,实现一年两熟到多熟、棉粮双丰收,极大提高了
学位
随着单粒精量播种技术的迅速推广,玉米生产对种子质量的要求愈发严格。种子活力作为衡量种子质量的指标,对田间发芽率、幼苗建成及后期的产量形成均有重要的影响。为筛选高活力种质资源并解析种子活力的遗传基础,本试验以201份玉米自交系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为材料,通过标准发芽试验和加速老化试验测量发芽势、发芽率等11个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玉米自交系种子活力相对指标进行综合分
学位
小麦作为我国人民的主粮,保证其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倒伏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和应用抗倒伏性优良的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抗倒伏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可以为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543份我国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系)及国外的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田间倒伏性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确定小麦抗倒伏性的有效鉴定指标和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