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克庆矿侏罗纪3-1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发育规律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矿井事故,其中覆岩破坏引发的顶板事故给煤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防止这类灾害的发生,从事相关行业的人们对此十分关注和重视,迫切需要利用相关测试技术和方法对覆岩破坏特征进行精细化研究。文章通过介绍覆岩破坏探测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利用FLAC3D数值软件构建采场覆岩三维地质模型,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变形破坏的特征,并结合地电场观测系统和相关监测技术对采煤面电阻率值和电极电流变化进行有效探测,综合分析采场覆岩破坏发育规律,这对于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内蒙古门克庆矿区某采煤工作面3-1煤层顶板岩层力学测试数据,构建FLAC3D数值模型对采场覆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煤层回采过程中,采场覆岩出现应力集中和增大的现象,工作面两侧及周围围岩则形成了应力支撑结构。工作面顶板和底板都以剪切破坏为主,采场覆岩塑性区破坏形态呈“马鞍状”分布,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05.9m;覆岩位移量随着煤层回采持续增加,最大可达0.176m。采用地电场观测系统和电阻率CT法监测技术对门克庆矿区某采煤工作面3-1煤层回采过程中覆岩破坏发育规律进行实测,其中电阻率反演结果和电极电流比值变化结果确定了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08m,为砂质泥岩与泥岩界面位置;垮落带发育高度为22m,为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界面位置。工作面超前应力影响范围为60m,离层裂隙带发育范围为120127m。3-1煤层平均采高4.35m,裂采比为24.6,垮采比为5.1。工作面导水裂缝带的鞍部发育高度略低于边缘高度。通过对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判断两者探测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和覆岩破坏发育形态是基本一致的,从而确定侏罗纪3-1煤层开采导致导水裂隙带最终发育高度为108m,垮落带发育高度为22m。又由于经验公式所得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较实测结果相差较大,表明防治水规定的“两带”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区域性,在门克庆矿区不能完全适用。同时,实测结果中裂高比和垮采比可以为侏罗纪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发育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矿井安全生产、水害防治和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一定的基本保障。图[23]表[5]参考文献[98]
其他文献
目的:为明确桔梗的应用规律,给临床应用和成方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旨在通过《伤寒杂病论》结合《外台秘要》中的桔梗方,研究总结桔梗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历代对桔梗研究的基本概况;运用原文分析的方法,分析总结《伤寒杂病论》中桔梗配伍规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外台秘要》中含桔梗方剂组合规则、核心组合等。结果:“分”既可作衡重单位,也可表示比例关系;桔梗在经方中主治病位是咽部,在《
马水龙在创作上具有立足于本土传统音乐,以西方作曲理论为基础,创作出带有台湾乡土特色音乐的特点。在其精彩的一生中,他致力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本土文化财产,并且坚持
随着互联网络与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公众对移动终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由各种移动端所引起的资金转移和流动也逐年增加,然而伴随着商业银行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长期困扰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外科医生坚持摘除与减压的原则,以达到松解神经根与减压的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脊椎不稳等并发症,术后可
国务院在2016年10月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第六章第四节特别指出:“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同时建议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临汾市属于我国四线城市,城市规模较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建设较为滞后,吸纳外来资金的能力较差,企业较
当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聚合物、三元复合等驱替液的使用,增加了对储层岩石的溶蚀,同时高粘度的驱替液携砂能力增强,大量砂及溶蚀产物随着采出液带至地面。由于聚合物、三元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