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本理论视角下的文学名著电影改编—《了不起的盖茨比》个案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九世纪电影诞生以来,名著的电影改编就作为最热的话题之一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着。学术界已经从考察电影是否真实呈现了原著转而走到了“关注原著与电影的多重互文关系”的层面。本文运用的吉拉尔·热奈特的“跨文本理论”以及五大文本类型是他在结构主义框架下,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发展而来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使“互文性”最终从语言学扩展到文学领域。而后的大批学者更是借助这一理论对社会学、心理学等若干层面进行了广泛研究。罗伯特·斯塔姆在《文学和电影:电影改编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简略地提出了将热奈特的理论应用于“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这一课题的建议。本文正是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和印证。  本文选取《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以及近年来的三部同名改编电影(分别是1973年、2000年、2013年)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这一理论,以五大文本类型为基本框架,探究电影与原著小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之所以选择这部小说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小说表现的主题多样性和合时代性为一,在受欢迎程度上,原著与电影相差甚远为二;第三,三部电影改编时间相差较大,这为笔者的分析和对比时代背景等方面提供了保障和依据;第四,最新版本的改编电影运用了近年来流行的3D技术,并且在新的社会大环境下,新的电影制作者对原著的理解和阐释定会发生变化。这不但会为观众对原著的理解添砖加瓦,而且也可表现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一章探讨小说和电影之间的文本间性,参照热奈特提出的三种互现关系,分别从“引语、寓意形式、秘而不宣的借鉴”角度出发,对比并分析这种关系在电影改编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探讨副文本性,通过对海报、影评、获奖情况、周边产品的分析得出,副文本性是影响读者或观众的“优越区域”之一。第三章是从改编者自身的角度出发,研究小说和电影之间的评论关系,即元文本性。第四章的承文本性主要体现的是时间性和手段的不同,即不同社会环境下电影对小说的不同诠释,亦包括电影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最后一章的广义文本性涉及到了电影的题材和叙事学并就不同版本的电影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经过运用分析,发现该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相信这不但能给“电影改编”这一领域带来新的视野和理论支撑,也能帮助并指导电影改编者制作出更好的、更符合大众期待的电影。而成功的文学名著电影改编又可以引起身处视听时代的人们对名著本身的关注,继而阅读名著本身,这样就维护了名著的经典性。
其他文献
文中介绍MPEG-4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数字水印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并概述几种面向MPEG4的数字水印算法、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前景.
翻译硕士专业(MTI)作为一种新兴专业学位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其发展背后的问题却愈发明显。此问题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其关注的领域涉及MTI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
采用CT试样对2.25CrlMo钢在550℃和565℃下的裂纹扩展试验,用直流电位法获得了蠕变裂纹扩展速率,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蠕变断裂韧性.结果表明2.25CrlMo的蠕变断
概念隐喻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为我们探究小说语篇文体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概念隐喻的理解不仅要停留在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上,更要意识到它是人们认知客观
本试验以花育22号为材料,依据其“保水、增肥、透气”三大土壤调理性能将其应用到花生上,初步探讨了硅钙镁土壤调理剂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硅钙镁土壤调理剂
在各大高校英语演讲中,甚至是各级别的英语演讲比赛中,笔者常常感觉学生的演讲稿缺乏实质性的劝说力和感染力。基于这种感受,笔者对60名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