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威慑再探——印度情报局、陆军与中印边界战争的发生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印围绕着边界问题频繁发生外交和军事冲突。在此过程中,中国对印度实施了战前威慑,但这未能阻止中印边界战争的发生。战争的发生通常意味着战前威慑的失效,那么,战前中国对印威慑为何失效了,是源于中国的威慑不够充分还是印度的计算错误?本文关注的是战前中国对印威慑与印度对华边界政策之间的关系。在中印边界冲突的不同阶段,情报局和陆军先后主导着印度的对华边界政策。考察二者在对华边界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决策过程是理解战前中国对印威慑失效的关键。这形成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将中印边界战争发生前的印度对华边界政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51年至1959年10月,在这一阶段,情报局在获得对华防务和情报权力后实施了前进政策,该政策主导着印度的对华边界政策。1959年8月和10月,情报局先后在中印边界东西段的朗久和空喀山口挑起武装冲突,这遭到了中国的军事反击。慑于中国的军事威慑,尼赫鲁不得不对情报局的前进政策加以限制,并将对华防务权力转交给了陆军,但情报局仍然保留着对华情报权力。此后,陆军实施了防御性的对华边界政策。  第二个阶段为1959年10月至1961年11月,在这一阶段,陆军的对华防御政策占主导地位,但它受到情报局前进政策的强烈挑战,最终被后者所取代。1961年初,以考尔为首的对华强硬派军官上台后,陆军与情报局的合作加强,前进政策在陆军也获得了越米越多的支持。1961年9月,情报局向印度政府提交一份新的情报报告。该报告认为无论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做什么,中国都不会做出强烈军事反应。陆军相信了情报局对中国军事意图判断,全面地接受了前进政策。这样一来,二者在对华边界政策实现了合流。  第三个阶段为1961年11月至1962年10月,在这一时期,印度陆军全面实施前进政策,这使得中印边界局势日趋紧张。面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印度东西部军区的前线指挥官对前进政策表示明确反对,但陆军总部则对此置若罔闻。以考尔为首的强硬派主张向中国发动军事进攻,而以梅农为首的稳健派则主张缓和中印边界局势。最终,尼赫鲁站在了前者一边,发布了向中国进攻的命令。这意味着战前中国对印威慑失效了。
其他文献
中国的崛起引起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发展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中国历史也成为一个新的兴趣点。其中对基于历史基础上的战略文化研究就是一个热点。这是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站)过站区隧道是国内首例在不影响地面铁路运行的条件下,采用矿山法穿越既有铁路轨道的大跨径双线暗挖隧道。该文结合过站区隧道下穿既有轨道的具体工程
期刊
诚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家发展必须的基本素质,由于社会的转型以及市场经济等负面影响,诚信缺失现象层出不穷,民办院校的学生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民办院校的学生诚信失信状况更加突
全球气候变化是最重要也是最广为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经济、法律问题,并与各国切身利益深切
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处于弱势地位,生存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为改善残疾人口生存状况,我国政府已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并致
民法和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分支,二者对于国家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又在各自的理论体系占据核心地位。随着公法与私法的相互融合,民法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都市化带来的大量人口流动一直以来为学界所关注。而在大批进程务工的外来人当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在适应都市生活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以
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国资委业务管理,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是由从事木材(包括原木、锯材、竹材、人造板和木竹等各种植物为原料的加工产品)流通
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和研讨班,是在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形势下举行的, Hu p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