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顺应模式指导下的同传策略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同声传译以其高时效性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国际会议和商业活动中。2016年9月23日,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辽宁大学主办,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承办的“2016东北亚论坛”在辽宁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以“十字路口的东北亚政治与经济”为主题,来自七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就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合作、政治互动与安全、社会与文化交流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本次论坛采用同声传译的翻译形式,笔者有幸担任同传译员,负责分论坛和闭幕式的同传工作,其中一篇英译汉,四篇汉译英,同传时间共计一小时。关联理论是由法国学者斯波伯和英国学者威尔逊提出,以关联角度对话语理解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语言交际实际上是明示—推理的过程。顺应理论是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维索尔伦创立的一种语用学理论,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功能的过程,也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顺应就体现为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相互适应。中国学者杨平于2001年在其《关联—顺应模式》一文中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基础,将二者有机结合,提出了关联—顺应模式,指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个顺应关联的过程,即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是说话人寻求关联顺应关联语境的过程。关联—顺应模式可以运用于翻译研究中,并对同声传译有一定指导作用。根据关联—顺应理论模式,口译是一个以译员为中心,在原话语发言人、译员和听众三者之间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从译者角度而言,口译既是一个寻求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本文从关联—顺应模式出发,以东北亚论坛同声传译实践为样本,研究了在关联—顺应模式指导下同声传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在同传中,通过使用省略、增补、解释、归纳、概括等策略,可达到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达到最佳关联的效果,提高同传质量,达到交际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从慢性低剂量受照射人群和离体照射细胞实验两个方面,观察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对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微小核糖核酸575(micro ribonucleic acid 575,miR-575)
钛合金凭借优良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医用植入材料领域应用广泛,因弹性模量远高于人体骨骼,容易引起“应力屏蔽”现象,导致植入体松动。采用电子束增材制造技
本文利用水产动物养殖学、环境胁迫生理生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β-葡聚糖对低氧胁迫和铜胁迫状态下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能量代谢、抗氧化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可为β-葡聚糖缓解大黄鱼低氧胁迫和铜胁迫损伤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也有助于大黄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β-葡聚糖对低氧胁迫下大黄鱼幼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为探
研究目的:观察、总结益气化痰散寒方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纳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哮病患者72例,通过随机抽号方式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36例。中医组以益气化痰散寒方治疗,每日一剂,煎煮两次,上下午各服一次;西医组以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剂(规格:50ug/250ug)吸入治疗,每日吸入两次,两组均连续治疗90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组间的症状积分、肺功能、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变化与
干旱胁迫是制约我国甘蓝型油菜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甘蓝型油菜在整个生长期间需水量大,对干旱的适应性差,因此选育耐旱的新品种对油菜增质增产就显得非常重要。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主要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来实现的,miRNA能够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进而参与调控植株生长发育和对各种非生物胁迫产生响应。本研究鉴定了一种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显著诱导表达的Bna
连环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新中国建立后蓬勃发展,广泛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并发挥了一定的社会功能。但伴随时代的发展,以往传统连环画“小人书”的形式在人们生活中的出现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初次就诊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特点、治疗方式、术后辅助治疗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卵巢交界性肿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卵巢
目的:比较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以下简称腔镜手术)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以下简称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IA1-IB2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现状,探讨可能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因素。方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一种心理现象,使人类思维能够通过物理体验来获取抽象概念。隐喻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隐喻映射通过源域和目标域形成跨域相关,赋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教育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然而,中国国际教育走出去的步伐与中国驻外人员的数量极不相称。我国基础教育走向国际舞台的身影寥寥无几,具备国际人才培养资质的中国海外国际学校更是屈指可数。事实上,我国学术界缺乏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二战后,美国国务院开始致力于开办海外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