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语学习中词汇的重要性已广为学习外语的人所认可。此外,词汇习得问题在二语教学法和研究领域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词汇以及词汇该怎么教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大部分的单词是通过附带的方式从阅读中习得,因为直接讲授只能涉及相对较少的词汇。一些二语词汇研究在充分认可词汇附带习得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可以通过加入各种学习活动来弥补其不足。因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实证研究。在解释不同学习活动的成效时,很多学者认为成效更好的学习活动包含对词汇更深层次的处理。因为这个关于处理深度的认知概念过于抽象,B.Laufer和J.H.Hulstijn (2001)提出了便于操作的专注量假说(Involvement Load Hypothesis)来判定附带习得方式中各种学习活动在词汇习得上的成效。B.Laufer和J.H.Hulstijn (2001)针对此假说做了两个平行实验,其中第一个实验完全证实了该假说,而第二个实验只是部分证实了该假说。因此,需要有进一步的研究来检验专注量假说在附带词汇学习上的成效。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一般认为进行活动的时间应该相同才能检验活动的成效。但是在B.Laufer和J.H.Hulstijn (2001)的假说中,进行活动的时间被认为是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的特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因此本研究的第二个检验对象是进行学习活动的时间是否对学习活动的成效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检验B.Laufer和J.H.Hulstijn (2001)的假说中所得出的结论——活动引发的专注量越高,该活动对附带词汇习得的成效越好是否可能是因为进行活动的时间对其成效产生某种影响。 简而言之,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下两个问题:(1) 在专注量较高的活动中处理的单词是不是比在专注量较低的活动中处理的单词更容易被识记?(2) 进行活动的时间是不是一个影响单词记忆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是武汉大学六个班的大一学生。这六个班的学生分别参与了两个实验,并在正常上课时间完成三个相应的学习活动。这三个学习活动所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