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胁迫下茶树生理生化特性和转录组差异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是富氟植物,90%以上的氟主要存在于叶片中,饮茶是人们摄取氟的主要方式之一。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适量的摄入对人体有益,但长期过量摄入会危害健康。目前,关于茶树氟聚集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水培低聚氟、高聚氟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氟在茶树叶片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浓度氟胁迫下茶树生理生化特性;通过转录组差异分析,以期明确茶树中可能的富氟机制,为茶树中氟含量调控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氟选择电极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季节和不同叶位茶树中氟含量的差异。测定了27个茶树品种(系)连续五年春季一芽五叶的氟含量,其中湘波绿(XBL)属低聚氟茶树品种,春季氟含量均值为96.0±13.9 mg/kg,浙农139(ZN139)属高聚氟茶树品种,春季氟含量均值为198.7±56.6 mg/kg。不同季节一芽五叶XBL氟含量高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ZN139一芽五叶氟含量高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不同叶位的XBL和ZN139氟含量高低均为:第五叶>第四叶>一芽一叶,且以XBL的一芽一叶春季氟含量最低,仅为42.7±24.8 mg/kg。2.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氟胁迫对XBL和ZN139叶片与根系生长、儿茶素组成、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BL在低浓度氟胁迫条件下(10 mg/L),叶片和根系生长即被抑制,且随着浓度升高,叶片出现了赤红色的斑点,根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ZN139仅在高浓度氟胁迫条件下(50 mg/L),出现叶片轻微黄化现象,但根系生长显著增强。不同浓度氟胁迫条件下,酯型儿茶素(EGCG)、简单儿茶素(EGC、DL-C、EC)咖啡碱、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ZN139中含量均显著高于XBL中的含量。高氟处理导致了Fv/Fm降低。XBL各处理较对照升高,ZN139各处理较对照降低,证明适量氟胁迫下增加了XBL的热耗散,降低了其光能利用效率,而ZN139正好相反。在50mg/L高浓度氟胁迫下,XBL根系中SOD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而ZN139根系中SOD活性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XBL。随着氟浓度的增加,品种间POD活性差异显著。3.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氟胁迫条件下XBL和ZN139转录组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无氟胁迫时,在根中,ZN139相对XBL共发现了4558个基因上调,4932个基因下调;在第1叶和第5叶中,分别有2949和3168基因上调表达,4211和4606个基因下调表达。氟胁迫前后的种内表达差异分析:XBL在10 mg/L和50 mg/L的氟溶液处理后,相对于0 mg/L的基因表达水平,根中有2947个共同上调表达基因,1163个基因特异性的在10 mg/L氟溶液处理后上调表达,有841个基因特异性的在50 mg/L氟溶液处理后上调表达。第1叶中在两种浓度氟胁迫处理后,第5叶则在氟溶液处理后的上调表达基因都很少。XBL的第5叶在两种浓度氟溶液处理后,有586个基因具有相同的下调表达模式,91个基因特异性的在10 mg/L氟溶液处理后下调表达,662个基因特异性的在50 mg/L氟溶液处理后下调表达。与XBL不同,ZN139在氟胁迫处理下,特别是在根中,仅有少量的响应基因。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个数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XBL对氟胁迫处理响应明显,相对于无氟胁迫环境中具有更多的差异表达基因;当氟处理浓度为50 mg/L时,XBL的第5叶具有更多的响应基因;当ZN139在10 mg/L和50 mg/L两个浓度环境中,相同组织中的反应的基因差别较大,仅有3-34个不等基因具有相同的表达趋势,而在XBL中反应的不同浓度处理下具有相同表达趋势的基因个数和所占比例都非常高,特别是在根和第5叶中。4.不同茶树品种聚氟机制研究,以ZN139为代表的高聚氟茶树品种在正常环境,低氟和高氟胁迫下都具有极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并为了维持影响光合作用的Mg2+和Al3+的正常转运和吸收,降低了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光保护能力,从而保障了机体在含有大量氟的情况下,保持正常的光合作用速率。XBL等低聚氟品种的抗氧化酶的活性会受到低氟胁迫的显著诱导,但整体相对于高聚氟品种,3个组织在不同程度氟胁迫下,都具有相对较弱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氟胁迫导致的活性氧(ROS)不断积累也影响了叶绿素a等植物色素的含量,大量光合作用合成的能量转化为葡萄糖为XBL的胁迫应激提供能量,与此同时抑制了花粉的萌发和伸长,最终导致了机体营养生长速度的放缓以及自交不亲和事件的发生。建立了高氟和低氟茶树品种对氟胁迫的响应模型,较好的解释了高聚氟品种在高氟胁迫环境下可以保持良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状态原因,以及低聚氟品种在氟胁迫下构建了生长,繁殖和抗逆的动态平衡。5.选择了表达相对较高,对氟响应明显,且PPIs预测值较高的ZFH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CSA027659进行酵母双杂交实验来钓取其互作转录因子,共筛选到了84个克隆,去掉重复序列后,共鉴定出了11个候选的阳性互作蛋白,包括包括两个E3泛素蛋白连接酶ZFP1(XM_028219573.1,XM_028219574.1)与核定位蛋白:b HLH107转录因子(XM_028207487.1)。
其他文献
软件工程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软件工程发展质量,必须依据市场需求与技术特性,来建立多方位的运营发展机制。基于此,文章对我国指出我国计算机软件工程现代化开发技术发展现状,并对现代化技术的开发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同时承载着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及服务功能严重衰退,主要体现之一为草原毒害草化。毒害草是指天然草原上存在的对牲畜和生态环境有毒或有害的植物,其中有毒黄芪属(Astragalus)与棘豆属(Oxytropis)植物,是我国草原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毒害草类群。国际上统称这些植物为疯草。疯草的滋生蔓延,降低了草原植被生物多样性,加剧了放牧功能的丧失。疯草毒性是由
我国中小服务企业发展迅速,但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许多服务企业的供给质量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国内快速增长和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抵押物,融资难的现象较为凸显。因此中小服务企业迫切需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以解决面临的问题。然而,实务中却存在着大量企业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但是依然无法获得融资的情况,且数字技术和数据的巨大增长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挑战,那么在数字化背景下中小服务企业
鲜食葡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其成熟期多处于夏季,特别是南方地区,气温高,降雨量大,导致裂果现象时常发生。裂果是一种生理失调症,表现为果皮甚至果肉开裂,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是限制南方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钙是葡萄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葡萄果实浸钙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葡萄裂果率,但外源钙如何降低裂果尚不清晰。为了初步探究葡萄裂果及其钙防治机制,本试验首先
传统的“通过/否决”模式的审计报告因其高度程序化的特征,阻碍了注册会计师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对报告使用者来说,几乎没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也无法实现降低公司管理层和报告使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目的。自2013年以来,英国财报理事会、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先后修订并发布了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披露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信息或其他类似的关键审计事项。在我国,财政部也于
猕猴桃为湖南省特别是湘西地区的主要果树产业之一。由于猕猴桃果实不耐贮藏、软腐病发病程度高(20%~50%),同时目前多采用化学防腐保鲜剂对猕猴桃果实进行贮藏保鲜。本文旨在绿色环保、健康和高效的前提下,提高猕猴桃果实的耐贮性,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以红阳猕猴桃作为实验材料,从猕猴桃软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植物源抑菌剂的筛选、物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复配物协同抑菌、抑菌活性物质的鉴定、提取复配物抑菌机理、提
目前,部分从事稻鱼共生的农户受养殖效益驱动,出现重视养鱼轻视水稻种植的现象,开挖沟渠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以上,甚至更多,不仅破坏农田结构,而且造成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频发,导致季节性的降雨量分配不均、短时暴雨和大暴雨事件逐年增多,有效灌溉用水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水稻产量增加仍依赖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但二者的利用率低,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内两大非常重要的产能过程。植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质体末端氧化酶(plastid terminal oxidase,PTOX)的发现,证实了植物叶绿体也存在耗氧的呼吸电子传递链。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PTOX作为有效的电子安全阀负责维持PQ库的氧化还原平衡,保护植物免受伤害。目前对PTOX的生理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知之甚少。本文以拟南芥PTO
长期机车振动和降雨入渗的联合作用可导致铁路边坡失稳变形而侧挤铁轨,对铁路的安全运营造成极大的隐患,因此机车振动与水联合作用下产生的铁路沿线的滑坡和崩塌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黄土受机车振动和水联合作用而产生的“促裂、促崩、促渗、促滑”的四促效应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室内外试验和机理分析,获得以下成果:(1)利用室内试验模拟机车振动和水联合作用下的黄土裂隙发展演化过程,发现机车振动与水联合作用下黄
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由此而引起的睡眠障碍问题越发显著。睡眠障碍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记忆功能减退等,严重者还会诱发神经障碍类疾病、精神类疾病等。如何有效地调控和治疗睡眠障碍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前提是对睡眠障碍的内在发生机制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大脑皮层、丘脑等结构中神经核团的异常放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开展这些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