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河南特色花卉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以新型玉米秸秆基质为主料,以珍珠岩及废弃物炉渣为辅料组成的混合栽培基质为研究对象,对盆栽牡丹的光合特性及不同配比基质在盆栽牡丹年生长期内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从本试验中找出基质在栽培中内部变化规律和选出适宜于盆栽牡丹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为以后以新型玉米秸秆为主要配比材料的基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 Pn季节变化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净光合速率的季节性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曲线形式,大风铃期‘洛阳红’牡丹新叶开始展开,这时候的幼嫩叶片Pn较低,至开花期Pn迅速达到峰值,最大值达到6.67umolCO2.m-2.s-1。这一时期正值‘洛阳红’牡丹的盛花期,较强的“库源”关系相应促进了这个时期光合能力的提高。落叶期,牡丹进入生长末期,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微弱,Pn降职最低,最低为1.19 umolCO2.m-2.s-1。而各个处理之间,处理7的各个时期与其它处理间均呈现显著性差异。2.叶绿素季节变化表明,叶绿素含量在萌芽期和大风铃期较高,此时期的光合速率也高,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有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花芽分化期开始降低,可能是因为夏季高温和强光使其破坏或降解速度超过合成速度或者是发生光抑制的原因。到落叶期已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各基质配比和对照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各个处理间的叶绿素值都大于对照。3.根系活力季节变化表明,牡丹根系活力在年生长期内呈现“双峰型”曲线,第1次高峰出现在开花期,第2次高峰出现在落叶期,第1次高峰明显高于第2次高峰。不同基质配比对牡丹根系活力都有一定影响,牡丹的根系生长状况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4.各基质配比内速效磷、速效钾季节性变化表明,在盆栽牡丹“洛阳红”整年的生长期内,各个基质配比和对照的速效钾含量从萌芽期到落叶期均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植株发育需要较多的钾养分,参与糖的转化和运输,同时速效钾在基质中扩散速度较快。而速效磷在整年生长期内,从萌芽期到大风铃期均呈现升高趋势,大风铃期到开花期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开花期达到了全年含量的最小值,这可能是牡丹花蕾的发育,叶片和新茎的生长消耗了大量的P元素。花芽分化期和落叶期又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并且落叶期达到了全年含量的最大值。这可能是落叶期牡丹的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均降低影响了植株对速效磷的吸收从而使磷在盆内基质大量累积的结果。5.地面覆盖对园林绿地土壤理化性的影响表明,覆盖可以显著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具有显著的保水作用,如玉米秸秆覆盖120d时,覆盖3cm效果最佳又能节约覆盖材料;玉米秸秆腐解物不同厚度地面覆盖180d后,均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养分含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玉米秸秆6 cm厚度的覆盖杂草抑制率达到100%;覆盖还能减缓土壤温度变化幅度。6.在本次试验中,以处理7(玉米秸秆:炉渣:珍珠岩=3:2:1)表现最好,即当玉米秸秆体积比大概在48%,炉渣体积比在32%,珍珠岩体积比在16%时栽培效果最好。处理7复合基质的容重为0.298g.cm-3 ,总孔隙度为0.73% ,持水孔隙为0.49% ,pH值为6.26,EC值为1.36,基质的物理性状表现最好,其各项指标均在理想基质的指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