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嫁接10个泡桐无性系,分别为P1、P2、P3、P4、P5、P6、P7、P8、P9和对照无性系9501,统一规格的砧木,定时进行除草浇灌,确保各泡桐无性系生长条件良好。通过对10个泡桐无性系苗期生长过程中外部形态指标的跟踪测量分析,以及光合动态的测定比较,总结了各泡桐无性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光合动态规律,研究了各泡桐无性系生理生态特征参数的差异,探讨了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下:1、10个泡桐无性系的一年内高生长范围为:206.33~370.11cm,苗期地径生长范围为:31.85~56.29mm,材积范围为:0.0030~0.0153 m3,各无性系树高于当年9月下旬停止生长,地径于当年10月下旬停止生长,比高生长停止晚一个月左右。各无性系高生长量以7月、8月为主,地径生长量以6月、7月、8月为主。树高、地径共同决定了泡桐无性系的材积大小,材积量前三位分别为P2、P1、P9,均远大于对照无性系9501。2、10个泡桐无性系一年内总叶片生长量范围为:42.00~55.20片,其中无性系P2、P1、P9的总叶数较大。各无性系总叶数增加以6月、7月、8月为主,此时也是泡桐树高、地径的快速生长时期,各泡桐无性系在这段时期的着叶数呈稳定高速增加,且在着叶数的增长过程中,无性系P2、P9、P1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着叶量。说明泡桐各无性系的树高、地径生长与叶片的增加的相互促进的关系。3、10个泡桐无性系光合日均值各参数(Pn、Ci、Tr、Gs)差异极显著,表明各无性系的光合特征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就光合日均值比较而言,10个泡桐无性系的Pn与Ci均为负相关关系。4、10个泡桐无性系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且无性系P9、P2、P1的叶绿素含量较大,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对泡桐叶片光合作用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无性系P1、P2、P9、9501光合特征参数(Pn、Ci、Tr、Gs)日变化比较中,Pn与Gs之间是正相关关系。Ci与Tr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具体的时间段里也有一些特殊性,在10:00~12:00这段时间内,无性系P1、P2、9501的Tr与Pn、Ci、Gs为负相关关系,无性系P9的Ci与Pn、Tr、Gs为负相关关系。6、无性系P1、P2、P9、9501的Pmax范围为19.42~24.60μmol·m-2·s-1,表现出它们的光合能力较强。无性系P1在高强光下具有较强的光适应性、幅度较长的PR,除此之外,表观量子效率较大的P1还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能够高效的进行光合作用。7、10个泡桐无性系平均每月光合产物量差异极显著,无性系P1、P2的光合产物量用于材积的生长多于枝条、根系等的生长,无性系P9的光合产物量最大,在保证材积生长的前提下,也有部分光合产物用于其他方面。8、综合各泡桐无性系生理生长指标和光合特征参数比较分析,无性系P1、P2、P9为优良无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