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和矛盾凸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物质文明进步的是精神文明的倒退,其中社会诚信的缺失就是这种倒退的集中体现。在新闻领域,出现了假新闻;在金融领域,出现了假币;在卫生领域,出现了假药;在教育领域,出现了假文凭;在诉讼领域,出现假证据,人民群众似乎对这些已经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不知何时假官司也开始出现在新闻媒体中,这些假官司伪造证据、虚构事实,将民事诉讼变成逃避民事法律责任、实现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等非法目的的“尚方宝剑”。这些虚假诉讼不仅严重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而且影响正常的诉讼秩序和司法权威,成为司法机关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因此,通过建立虚假诉讼的防范合作机制、案件处理机制、综合治理机制等对虚假诉讼进行防范监督和遏制打击已经成为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当前我国虚假诉讼的现状为背景,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通过对南通市检察机关办理的虚假诉讼案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南通市虚假诉讼案件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深层次地挖掘该类案件发生的诱因,从而对规制该类案件的发生提供相关的建议。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撰写目的、撰写背景、撰写意义、撰写思路以及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笔者从虚假诉讼的定义出发,阐述了虚假诉讼的概念、构成要件、重要特征和主要类型。正文部分通过对南通市虚假诉讼案件的深入调查分析,总结出南通市虚假诉讼案件的特征与成因,由南通市检察机关查处虚假诉讼的具体做法总结出南通经验,从而为预防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