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岸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erc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十分必要。滨岸缓冲带依靠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对农业面源污染物进行截留,不仅能减少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危害,还能增加绿化面积、美化环境,具有天然优势。本论文开展了利用滨岸缓冲带去除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研究,主要考察各控制因素对缓冲带防治面源污染的影响,主要包括植物、坡度、流量等,以期为滨岸缓冲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土壤作为滨岸缓冲带的一个必要条件,选择的实验土壤与缓冲带建设区土壤成分相似或相近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拟研究区域的环境条件。该实验通过控制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和pH等指标,选择与研究区域相近的土壤。植物是滨岸缓冲带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植物的选择关系到滨岸缓冲带防治面源污染效果的好坏。实验采用盆栽法,种植四种常见植物:白花三叶草、台湾青、美国四季青及狗牙根,观察四种植物对不同浓度污水截留效果。通过比较发现白花三叶草对渗流出水综合截留效果最佳,对污染物COD、TN、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5.3%、26.9%和24.8%,因此后续滨岸缓冲带模拟实验选用白花三叶草。实验其它条件不变,分别对1%、3%和5%三种坡度缓冲带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发现,渗流出水污染物去除率高于径流出水,且污染物的去除率都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1%坡度时缓冲带对径流末端SS去除率为66.7%,对渗流末端出水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62.7%、48.8%和51.8%。通过滨岸缓冲带的流量增大时,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下降;在1%坡度条件下,流量从200L/s上升到400L/s时,缓冲带对径流SS和渗流TN、TP的去除率分别下降了19.5%、16.7%和16.4%。滨岸缓冲带沿程各点深度不同,污染物的去除率也不同,随着深度的增加,去除率明显升高。缓冲带坡度为1%时,0.4m深处末端出水TN、TP的去除率比0.2m深处高,分别高12.1%和13.8%,且渗流水远高于表面径流的去除率。本实验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确定滨岸缓冲带的最佳宽度。通过对实验数据拟合,发现最佳宽度随着坡度的升高而增长。当径流SS去除率为80%时,坡度为1%的缓冲带最佳宽度为12.2m,比5%坡度的最佳宽度减少16.7m;渗流出水TN浓度达到Ⅳ级水质标准时,1%坡度缓冲带最佳宽度为20.1m,比5%坡度最佳宽度减少14.8m。
其他文献
通常的直方图均衡化规则精度较低。对直方图规定化的单映射规则(single mapping law,SML)作了修改,并用于直方图均衡化,提出了较详细的算法,给出了算法应用的例子,结果证明该算法可
9月初,记者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在天泰体育场站乘上安静舒适的隧道2路电动公交车,一路欣赏着青岛的迷人景色,穿过胶州湾海底隧道,走进薛家岛,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这
酸雨是目前全球关注的十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不仅给森林植物和农田作物造成了影响,也给园林植物造成影响。观赏性是园林植物的最重要特性,而酸雨影响园林植物叶性状而产生的
伴随着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在飞速增长,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
近些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尤为迅猛,为了保证全国各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生态保护工作被行业内越加重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是在旅游生态
中职硕士属于专业硕士范畴,我国较具权威的专业学位政策尚属暂行并且许多条规还不完善,专业学位政策的合法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政策作为专业学位政策的
【印度 《巴巴原子研 究中心简报》 1995年11月刊报道】小角度中子散射(SANS)是研究大小在10—1000之间的物质结构的一种极好方法。Cirus反应堆的SANS谱仪迄今已运行了10年。
【欧洲核学会《核新闻网》1993年10月8日报道】在俄罗斯南乌拉尔工业区建造一座大型核电站的计划已经得到了地方当局的支持。车里雅宾斯克地区的地方委员会已经批准了这个项
砂型铸造、熔模铸造、石膏型铸造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艺术铸造行业应用最广的三大工艺方法。特别是砂型铸造工艺在艺术铸造大型青铜雕塑方面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生产实践
通过分析传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策略,希望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