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后路矫形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不同病因学、年龄、性别、BMI、侧凸角度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有无关联。方法我们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手术治疗的199例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后路脊柱内固定矫形术,男性71例,女性128例,手术时平均年龄15.4岁(10岁~43岁),CS患者61例,AIS 138例。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病因学分类、不同Cobb角度(主弯)、不同BMI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各种类型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RS)SRS-22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L),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应用Cobb角法测定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角度。结果患者平均随访4年(1.5年~5.5年),手术平均时长258min,平均出血量1028ml术前平均Cobb角度为65.78°±28.37°,术后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度为24.35°±7.58°,矫正率为62.98%。术前患者SRS-22评分平均为63.78±14.86,末次随访为82.63±6.86。总共发生并发症发生2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06%,切口术后渗液13例,发生率为6.53%;术后感染3例,发病率1.5%;神经并发症4例,发生率2.01%;脑脊液漏1例,发生率0.5%;有5例患者行翻修手术,发生率2.51%。CS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6.56%,高于AIS组的0(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先天性脊柱侧凸(CS)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高于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9.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其他并发症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BMI<18.5组的患者,切口渗液发生率为9.65%,高于BMI≥18.5的患者2.35%(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本组其他并发症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Cobb角(主弯)≥90°组患者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7.01%,高于Cobb角<90°(主弯)组的0(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性别及年龄的患者所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后路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效果较好,并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CS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IS组,CS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IS组;Cobb角(主弯)≥90°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obb角(主弯)小于90°组患者,BMI<18.5组的患者切口渗液发生率高于BMI≥18.5组的患者。在没有电生理监测条件下行脊柱矫形手术时,对于CS和主弯Cobb角大于90°以上的患者,医生应更加小心,谨防出现神经并发症;对于CS患者应在手术期间与术后都应更加关注;对于营养不良患者(BMI<18.5),术中应加强切口缝合密度,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术后应关注患者血白蛋白和总蛋白指标,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防止切口渗液发生,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