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钟域系统芯片中功能验证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boy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应用需求的日趋多样化,系统芯片(System-on-a-Chip,SoC)中集成了越来越多的功能部件。与此同时,随着半导体器件特征尺寸的减小和工作频率的提高,SoC的时序收敛和功耗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有效的进行时序收敛并降低功耗,设计人员普遍采用了多时钟域的SoC设计策略。在多时钟域SoC设计流程中,虽然IP(Intellectual Property)复用可以减少SoC设计和验证的工作量,但是功能验证仍然是最重要且最耗时的工作。本文针对多时钟域SoC功能验证中的主要验证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的创新点和贡献如下:   1.建立面向多时钟域SoC功能验证的模拟验证平台和形式化验证平台。该模拟验证平台针对多时钟域SoC设计过程中IP集成的特点,不仅对总线交易和IP交易进行不同层次的抽象,而且可以让验证人员在不同层次制定覆盖率模型并建立覆盖率驱动的受限随机激励产生机制。本文建立的形式化验证平台针对多时钟域SoC设计中的关键模块进行形式化模型检验,该平台集成了电路特性生成、电路特性的覆盖率统计和面向不同电路结构的验证时间代价优化策略。上述模拟验证平台和形式化验证平台为本文提出的面向多时钟域SoC的功能验证方法提供了平台基础。   2.提出一种面向跨时钟域设计的模拟验证方法。针对现有RTL(RegisterTransfer Level)模拟验证流程,根据跨时钟域设计的电路结构及亚稳态现象的可见性定义CDC(Clock Domain Crossing)覆盖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覆盖率,本文提出的CDC覆盖率能够在RTL验证阶段更有效的帮助验证人员发现跨时钟域设计的功能错误。   3.提出一种面向跨时钟域设计的形式化验证方法。首先提出亚稳态现象等价电路实现;然后,使用时序逻辑对跨时钟域设计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设计规范描述:最后,针对跨时钟域设计的特点提出验证时间代价的优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发现更多的功能错误,而且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可以将实验用例中验证时间随寄存器数量的递增趋势从指数级递增优化到多项式级的递增。   4.提出一种面向总线接口部件的形式化验证方法。为解决形式化验证中电路特性描述的完整性问题,首先利用Kripke结构描述总线特性:然后,通过遍历Kripke结构中的状态及其转换关系,提出形式化制定电路特性描述的方法,并证明在不失一般性的前提下,上述方法可以制定出完整的电路特性描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制定的电路特性覆盖率比现有商业工具提高了43%。   5.为进一步解决上述多时钟域SoC功能验证的难点问题,提出一种通用的跨时钟域总线接口部件的设计方法。通过定义统一的跨时钟域处理策略,将同一方向的全部信号使用单一的异步FIFO进行传递。相比于传统的总线接口部件的设计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使IP设计人员不再考虑跨时钟域数据传输问题,而仅考虑与IP协议处理相关的设计问题。实验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简化设计复杂度,降低验证难度,而且能够提高交易响应速度并降低电路面积。   本文方法的实验用例均采用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自主设计的PKUnity863-2号SoC中的典型设计实例,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自1982年波兰学者Z.Pawlak创立粗糙集以来,粗糙集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决策分析等众多领域。目前,粗糙集在地学及遥感方面也得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于金融欺诈、医疗诊断、图像处理、信息检索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近年来,针对数值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
在网络时代的冲击下,人们更热衷于自由、对等、高效、安全的使用网络资源,也正是这个原因,逐渐成就了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简称P2P网络)。对等网络按照拓扑结构不同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内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但是由于各个系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目前VoIP领域的主流信令协议之一,SIP协议易于扩展,能够和SDP,RTP/RTCP等协议很好的协作,并且结构清晰,适用于嵌入式平台。
软件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经常会使用测试、验证等技术来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检测和验证。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了解和分析软件的行为。而为了分析软件的行为,插桩技术
软件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着软件所提供的服务。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用户对软件的需求日益复杂且不断变
在经历60年代的软件危机之后,使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目前软件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对软件设计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软件危机程度加剧,对于大规
构件技术是近几年业界热门话题,构件的提出使得软件“部件”的重川具有了实际的可能性。软件开发可以从一个以代码编写为中心的过程转变为软件构件组装过程,通过组装已有的构件
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图像检索和识别、图像分割、模版匹配、图像压缩、数字水印及运动图像序列分析等领域,近年来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对图像分析中的矩技术的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