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工业网络是产业生态学最高层次的应用,也是生态工业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展生态工业网络构建研究将进一步丰富产业生态学的理论成果,也将为生态工业实践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本论文选择广东第三大城市——佛山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循环经济战略的思想指导下,重点开展构建佛山市副产品循环网络和网络化生态工业园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将为佛山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佛山提供参考。
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成果:
(1)工业共生空间分布形态演进路径理论是生态工业网络构建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在区内共生、区外共生、区对区共生和区外联合共生四种类型的基础上,增加对应于沿副产品循环网络发展为生态工业网络路径的嵌套共生网络形态将进一步完善生态工业网络共生形态类型。将嵌套共生网络形态归纳为生态工业网络共生形态类型之一,为实现佛山市副产品循环网络与网络化生态工业园的有机的整合,最终形成市域生态工业网络奠定了理论基础。
(2)通过对佛山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生态工业网络构建步骤,提出佛山市生态工业网络构建的基本思路:在对佛山市产业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充分掌握的前提下,大力推动清洁生产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建设网络化生态工业园和以重污染行业为突破口的副产品循环网络,并实现两者的整合,在不断对产业系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到产业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建成市域的生态工业网络。
(3)为有效解决佛山市重污染行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严峻形势的冲突,应对佛山市重污染行业进行生态化改造,构建以电力、陶瓷、建材、冶炼、纺织、发酵、化工、电子以及一般固废处理处置、污水处理系统等产业或设施为基础框架的副产品循环网络。
(4)佛山市网络化生态工业园的“关键种生态工业园”是重点发展的六大工业园。在六大工业园的金属、塑料制品业,生物技术、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新材料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纺织业以及电力、热力和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之间建立产业共生关系,构建产业生态链条,初步地形成网络化生态工业园。
(5)将副产品循环网络中聚集效应明显的子网发展为工业园或生态工业园,初步实现佛山市副产品循环网络与网络化生态工业园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