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与教学效果相关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公认的现象,课堂语码转换广泛存在于英语课堂之中,然而关于是否应该使用目的语教学还是利用母语辅助教学成为争论的焦点。尽管目的语教学的支持者认为母语的出现会成为学生吸收英语的障碍,但是先前实验发现表明,大多数外语教师会利用语码转换来帮助教学,基于此,本研究对目前中国高中外语课堂语码转换的现状进行了探索,探究语码转换的功能并讨论了语码转换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本研究的语料信息来源于两个方面:课堂录音、师生调查问卷,其中主要以师生调查问卷为主。调查对象为8名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的英语教师以及200名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语码转换在中国高中课堂的使用现状、师生语码转换的态度等。课堂录音为高一、高二年级的外语课堂,其中包括24节课、8名外语教师。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语码转换广泛存在于中国英语课堂;影响英汉语码转换的使用频率的原因主要与课型的设置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关,且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师生都对语码转换持肯定态度。本研究表明:适当的语码转换不仅能够促进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力,而且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为了避免课堂母语的过多使用从而影响教学,教师需要一套具体的语码转换的使用原则以防止课堂语码转换被过度使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目标语使用原则;2、母语标记原则;3、母语适时适量原则;4、语言顺应原则。总之,我们应该鼓励教师使用课堂语码转换,但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语码转换做些适当的调整。
其他文献
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是译者,客体包括源语文本、目标语文本,也包括目标语读者。读者是直接关系到翻译功能的完成和翻译目的实现的重要因素,翻译中读者因素的考虑必须和文学理论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