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Y病毒病分布广泛且防治困难,严重威胁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为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微生物源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菌、除草和抑制植物病毒等生物活性,在农业生物防治领域已显示出巨大的开发价值。本研究以来源于青稞白酒糟醅的菌株JZ2-1-12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菌种鉴定,从其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抑制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的活性物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探。通过半叶法对菌株JZ2-1-12发酵液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进行抑制PVY活性的测定。浓度为100 mg/m L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对PVY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剂浓度为100 mg/m L的宁南霉素相当,抑制率分别为66.89%和71.46%,确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为菌株JZ2-1-12抑制PVY的活性部位。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菌株JZ2-1-1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对菌株JZ2-1-12进行大量发酵以制备活性部位萃取物,采用柱层析、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活性部位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组分E5-6-5。通过对其进行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比对,该组分为包含8个化合物的混合物。分别是:1,2-Chrysenediol(1)、3,4-Chrysene-diol(2)、1,2-Dihydro-1,2-chrysenediol(3)、5-Methyl-1,2-dihydro-1,2-chrysendiol(4)、1,1’-[1,1-Ethanediylbis(oxymethylene)]dibenzene(5)、1,4-Diphenylbutane-2,3-diol(6)、(11-Methyl-3,4-dihydro-3,4-chrysenediol(7)、Ferulic acid ethyl ester(8)。采用半叶法对不同浓度组分E5-6-5的溶液进行抑制PVY的活性测定。浓度为500.00μg/m L的组分E5-6-5对PVY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1000.00μg/m L的宁南霉素,抑制率为73.44%。组分E5-6-5抑制PVY的EC50值为209.58μg/m L,确定其为抑制PVY的活性组分。采用qRT-PCR技术检测活性组分E5-6-5对PVY核酸RNA表达量的影响。活性组分E5-6-5浓度为500.00μg/m L时,在处理后的第7 d,其PVY核酸RNA表达量达到最低,对PVY的抑制率为77.41%。这就表明活性组分E5-6-5可显著地下调PVY核酸RNA的表达量,且可在植物光合能力及呼吸速率显著下降前抑制PVY增殖。本研究有望将废弃的青稞白酒糟醅开发成一种新型微生物能源,为PVY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物活性组分,从而为来自特殊环境的微生物源抑制病毒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