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以来,4G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有力推动了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QQ、新浪微博、微信、抖音等在线应用越发流行,已成为当前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社交网络有好有坏,一方面,它给人们带来了看得见的便捷;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各种恼人的安全问题。而随着相关法律法规越发完善、企业越发重视信息安全保护、安全防护技术也越发进步,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的几大影响因素中,个人因素越发突出。用户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最终的信息安全。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信息安全意识这一因素。对信息安全意识的概念、作用、影响因素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也可以发现,对信息安全意识影响因素部分的研究,由于欠缺针对性的理论支撑,所以大部分研究都是简单罗列相关因素,杂乱而又缺乏逻辑性。所以,针对用户信息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工具,对诸多繁杂的因素进行一个合理划分,以便我们能直观、清晰地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KAP理论,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提炼出知识结构、态度结构、行为结构和个体背景4个影响因素,并构建了研究的概念模型。对于预测样本数据,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相关测量题项的有效性,并净化了题项,进而形成最终调查问卷。最后,本研究共收集到233份有效样本。对于233份正式样本数据,先是利用SPSS 20.0,做了描述性统计以及信度、效度检验,并使用回归分析验证研究假设。然后,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来探究个体背景、知识结构、态度结构、行为结构这四个因素,如何相互作用,进而对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产生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结论,并据此提出几点参考建议,用以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水平,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本文的分析结果显示:(1)性别因素同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年龄因素同信息安全意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职业、学历、地区、知识结构、态度结构、行为结构因素,同信息安全意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定性比较分析得出了 5种会影响用户信息安全意识的原因组合,说明用户信息安全意识是多个因素组合作用的产物,并且有不同的原因组合。(3)两种分析结果对比显示,因素对信息安全意识的影响作用,取决于它怎样同其他因素进行组合。提出以下参考建议:(1)学习社交网络领域的信息安全知识,并积极、正确看待所获得的知识,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形成意识。(2)注意日常的网络社交行为,养成良好的网络社交习惯。(3)中老年群体更应注意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4)重视各种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与社会宣传。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定性比较分析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意识的因素组合,更加全面地研究个体背景、知识、态度、行为和用户信息安全意识之间的因果关联,为研究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安全意识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