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演进与治理变迁:转轨时期的中国民营企业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转轨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普遍具有典型的家族治理特征.对这种现象,现有的研究还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解释.理解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对民营企业生长环境的重新审视,需要引入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作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界最引人注目的学说之一,集群理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理论"最后的前沿".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关于集群的文献日益增多.一些负有盛名的经济学家在集群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众多的文献和高水平的研究使集群理论成为一个研究民营企业的有效方法.在转轨时期,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是一种集群式的成长.民营企业集群在中国的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区广泛的存在着.集群中的企业随着集群的发展而发展,并与集群中的其他企业相互影响.在集群的演进过程中,集群企业结构和成员企业治理模式的变迁紧密相连.该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实证方法研究了转轨时期的中国民营企业集群,重点解析了浙江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的演进过程.集群的竞争力来自集群内部企业间的高度分工与残酷竞争.这种残酷的竞争造就了集群的分层企业结构,集群核心企业周围聚集了大量的协作配套企业.核心企业对外垄断产品市场,对内控制下游企业.这种控制包括营销网络,产品市场和技术的垄断,最终造成了协作配套企业与外部市场的分隔.而高度的集群内部分工使大量协作配套企业沦为工厂里的车间.其结果就是,协作配套企业的经营决策简单到无需借助复杂的治理结构即可完成,其治理模式被遏制在家族治理之中无法向前演进.协作配套企业数量巨大,由此造成我们所观察到的民营企业普遍实行家族治理的现象.
其他文献
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中国改革20年历史历程来看,特别是加入WTO后,民营企业的经营业绩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一些民营企
最近,金砖智库发表题为《中美贸易战对策分析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报告。可以看出,这个报告是下了功夫的,然而最终却得出了一个奇葩结论:“维护美国在国际中的优势地位是中国对人类的责任。”其言下之意是,中国必然打赢与美国的贸易战,但世界安全离不开美国的全球实力和影响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站在人类生存的角度,适可而止,不要挑战美国在国际中的优势地位。  真是一万句战略宏论抵不住一句战略幼稚。金砖智库的这
期刊
199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通货紧缩的状况。从那年开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大规模发行国债,以刺激社会的需求。以此为背景,国内关于国债规模是否适
贸易理论自重商主义始,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现代贸易理论以李嘉图的相对优势说为基础,开拓了一片天地.然而,由于理论自身的不足,这种观点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动态研究的要求.在
该文根据民营科技企业的激励特点,针对中国目前民营科技企业股权激励实践中存在的"水土不服"的现象,以及企业文化激励中出现的家族化、封闭化倾向等问题,在比较分析中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