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菌体耐受性的影响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醋酸菌具有转化乙醇生产醋酸的能力,并且能够耐受高浓度醋酸,常用于醋酸的发酵生产。微生物中核酸修复酶UvrA与菌体对酸、热等不良环境的耐受性相关,本论文克隆巴氏醋杆菌AC2005中的核酸修复酶基因uvrA,研究其对大肠杆菌醋酸、低pH、热和过氧化耐受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巴氏醋杆菌AC2005核酸修复酶uvrA基因敲除对菌体耐受性的影响。本论文从核酸修复的角度对醋酸菌特殊的醋酸耐受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分别比较了醋酸、醋酸根和相同pH的HCl对巴氏醋杆菌AC2005在发酵初期生长菌体浓度倍增时间的影响,发现醋酸对菌体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1%醋酸浓度条件下发酵初期菌体浓度倍增时间增加了5.7倍。醋酸对菌体的抑制主要是醋酸分子造成的,而不是由H+或AC-单独造成的。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不同醋酸浓度处理条件下菌体基因组断裂情况,发现经醋酸处理后巴氏醋杆菌基因组有明显的断裂。利用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比较了不同醋酸浓度条件下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与对照相比1%和2%醋酸浓度条件下,uvrA相对转录水平分别提高了65%和97%,说明UvrA可能与巴氏醋杆菌的醋酸耐受性相关。  克隆巴氏醋杆菌AC2005中的核酸修复酶基因uvr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V24-uvrA,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重组表达,研究其对大肠杆菌醋酸、低pH、热和过氧化等压力耐受性的影响。发现分别在0.5%醋酸、pH4、53℃、0.15%H2O2四种压力条件下处理40 min后,重组菌E.coli JM109/pMV24-uvrA的存活率分别是对照菌E.coli JM109/pMV24的11.2、4.7、19.2和7.5倍,说明来源于巴氏醋杆菌的核酸修复酶UvrA能够提高大肠杆菌对醋酸、低pH、热与过氧化的耐受性。  同时研究了巴氏醋杆菌AC2005核酸修复酶uvrA基因敲除对菌体耐受性影响。分别在2%醋酸、pH3、53℃、0.15%H2O2四种压力条件下处理40 min后,野生菌A.pasteurianus AC2005的存活率分别是敲除菌A.pasteurianusA C2005-ΔuvrA的105.8、4.1、4.6和96.5倍,说明核酸修复酶UvrA基因的缺失会明显降低巴氏醋杆菌对醋酸、低pH、热和过氧化的耐受性。
其他文献
微藻能源已成为全球生物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缺氮、缺磷和缺铁等胁迫条件可有效促进微藻细胞内油脂的合成和积累,已成为能源微藻培养过程中调控油脂积累的主要手段。目前文献中对胁迫条件下产油过程生理生化及油脂代谢等方面的认识主要以衣藻等模式藻为主,对可大规模培养的工业藻株在该方面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限制了微藻能源的产业化。笔者所在课题组首创的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小球藻胞内油脂
异物嵌顿致阴茎绞窄是临床上发生较少但需急诊处理的疾病;不同异物致阴茎不同程度绞窄的急诊救治方法不同.目前,阴茎绞窄的急诊救治方法大致分为4种:线绳缠绕法、穿刺抽吸放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蕴含量位居自然界第二位,仅次于纤维素。其脱乙酰产物壳聚糖由于具有广谱抑菌性、生物安全性等特点,可开发成为新型安全高效的食品添加剂以及
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l)为车前科(Plantaginaceae)车前属(Plantago)多年生草本,以其种子和全草入药,为一种常用中药,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全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