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自杀已经成为健康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至少是自杀者的1O倍。近一个世纪以来,年轻人自杀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自杀预防研究中需要优先解决的课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死亡是青少年的前三项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中国则是15~34岁年轻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其中大学生自杀尤为突出。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一般人口的2~4倍,高于同龄非大学生年轻人,并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担负着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重担,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因此大学生的自杀会给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各国研究者已经发现,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在自杀意念和行为的产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找出大学生自杀态度的构成特点及相关因素,对于在大学生中进行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认识、对自杀者和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以及对安乐死的态度,探讨和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旨在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学校预防体系,从认知的角度改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消极认识,从而从根本上减少自杀的发生,起到预防的作用。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负相关,而人格、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父母养育方式、生活事件、抑郁和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都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预期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基于以上目的和假设,本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西安地区16~24岁的在校文理大学生共计419名,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认识和对自杀者的态度以矛盾、中立态度为主,对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倾向于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独生子女、家庭收入、单双亲父母和父母职业文化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 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比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更倾向于肯定和认可。 3 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和人格、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父母养育方式、抑郁和焦虑等因素有广泛的相关,与生活事件并无直接联系。其中,自我概念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尤为显著。 4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人格、父母养育方式、抑郁和焦虑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对自杀态度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人格、父母养育方式、抑郁和焦虑主要是通过自我概念和社会支持对自杀态度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