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GaN是一种典型的宽禁带半导体,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研究的重点。GaN通过掺杂可实现n型或p型导电,以及不同波段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范围的光致发光,因此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应用价值。GaN的半导体行为和光电响应往往由点缺陷的相关过程决定。尽管经过了多年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学术界对这些点缺陷过程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理论计算描述半导体中带电缺陷的主要困难是如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aN是一种典型的宽禁带半导体,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研究的重点。GaN通过掺杂可实现n型或p型导电,以及不同波段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范围的光致发光,因此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等领域,具有巨大的科学和应用价值。GaN的半导体行为和光电响应往往由点缺陷的相关过程决定。尽管经过了多年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学术界对这些点缺陷过程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多争议。理论计算描述半导体中带电缺陷的主要困难是如何统一地确定不同缺陷能级的位置,而这一点很难用惯用的超胞方法计算得出。另外,介电材料中的带电缺陷会通过长程力产生极化作用,这一作用对缺陷的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本论文使用混合量子力学/分子力学(QM/MM)嵌入团簇法,可以直接计算所有缺陷态的静电势的公共零点,并且善于描述晶体中局部电荷引起的极化,有利于研究半导体中的缺陷。利用这种方法,本文研究了未掺杂或n型掺杂GaN中的电学和发光性质。半导体中浅能级缺陷的计算一直是一个难点,GaN的n型杂质Si和O的计算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许多光谱学的实验表明,Si和O掺杂会在GaN中引入浅的缺陷能级从而束缚载流子。然而,在以往有限数量的计算研究中并未考虑这样的缺陷能级。本论文计算了O和Si能级的非局域性,并在混合QM/MM嵌入团簇法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处理非局域浅能级的方法,从而给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的Si和O缺陷能级位置。在未掺杂或n型掺杂的GaN样品中总是有一个黄色的光致发光带,经常伴随着绿色和(或)红色的发光带而形成较宽的发光谱。这个常见黄光的来源仍然是实验和计算研究争论的重点。本论文研究了Ga空位和O杂质的复合缺陷,发现与O复合后Ga空位的形成能减小,而相应的热力学和光学转变能级基本不变。此外,提出了载流子扩散态的概念。考虑扩散态后,Ga空位和O杂质的复合缺陷的空穴跃迁会形成黄色以及绿色、红色的发光,取决于跃迁的空穴载流子的初始态。计算结果可以很好的解释实验观测到多个光致发光峰的现象。除了黄光之外,在未掺杂的GaN中还可以观测到多个紫外和可见光范围的发光峰,哪种缺陷的哪个能级引起了哪个发光峰至今仍然没有定论。未掺杂的GaN呈现n型导电,这个n型导电的来源也存在争论。另外GaN的p型掺杂的困难也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GaN的本征缺陷,计算了它们的结构、缺陷能级、形成能、缺陷浓度及发光性质。N空位是GaN中热力学最稳定的本征缺陷,它贡献了未掺杂GaN的n型导电,然而并不是该n型导电的主要来源,这一结论与实验相符。n型GaN中难以形成动力学稳定的受主态,这解释了为什么实验上GaN的n型掺杂很容易。然而,在一般温度的平衡条件下GaN的p型掺杂将被N空位补偿,难以观测到显著的空穴浓度,这表明p型GaN中非平衡过程占主导。在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发光区域识别了本征缺陷的光谱特征。计算了扩散轨道中电子和空穴的有效质量能级,这些能级在发光过程中会与相应的局域态竞争,据此可以将GaN中常常观测到的3.46和3.25-3.27 eV附近的紫外光发光峰归因于N空位。
其他文献
保形红外头罩是未来精确制导导弹的核心部件,而多晶Al ON陶瓷优异的光学、机械性能使其成为保形红外头罩的首选材料。采用超精密磨削技术可以加工大孔径、高陡度的保形头罩并获得较好的面型精度。但由于Al ON具有高硬脆性,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表面崩碎及亚表层裂纹,这些损伤严重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需要后续抛光处理。而抛光过程中材料去除率较低,降低了加工效率,并且其不确定性的去除特性会降低工件的面型精度。因
镁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在服役中不可避免受到高速撞击,因此高速撞击条件下宏/微观损伤行为的研究对该类材料选用、结构设计和抗撞击性能评估均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综合应用计算机仿真和试验分析方法对AZ31B和AM60B镁合金的宏微观损伤特征进行了系统表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弹坑邻近区域内组织演化与撞击成坑过程位置/时序对应性对宏微观损伤的规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相应的组织演化与损伤规律
在现代社会,断裂是困扰着先进材料和结构系统的安全使用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对材料的断裂行为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材料断裂行为的力学模型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断裂力学的离散裂纹模型和从连续介质力学出发的连续损伤模型。然而两类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相场法由于不需要材料包含初始裂纹,无需引入裂纹起裂准则,可以连续表征材料从裂纹萌生、裂纹扩展到失效的全过程而在断裂力学领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柔性纤维型电池以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和优越的灵活性迅速崛起。然而,目前柔性纤维电池的研究往往是着眼于电池的柔性展示而以损失其电化学性能为代价。为了满足可穿戴电子设备对高性能纤维电池日益增长的需求,设计开发兼具高柔性和高电化学性能的纤维电池迫在眉睫。二维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超薄的二维结构和新颖的物理化学性质,以之为基本构筑单元可以进行电池电极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受到了研究者的广
太阳系中存在多处有机物羽流喷发或沉积的地点,暗示了现存的行星地质活动和潜在的天体生物学环境。这些羽流喷口处覆盖着未曾触及的新鲜有机物和潜在天体生物学样本,逐渐成为天体生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也因此成为国际深空探测任务重要的目标。但由于对于这些行星环境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于羽流喷口的具体坐标知之甚少,因此羽流探测必须具备自主定位羽流喷口的能力。为了将科学仪器部署在羽流喷口周围以采集沉积或浅层下潜在的
简谐近似作为一种常用的近似手段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系统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往往与运用简谐近似所得到的结果不同,这是因为无论是在微观体系还是宏观体系,都存在着非简谐效应。作为非线性物理中最为重要的效应之一,非简谐效应会导致系统的物理性质产生巨大的变化。对于含有周期性重复单元结构的均匀晶格来说,非简谐效应可以引起系统的自局域化现象,其特征类似于简谐晶格中因杂质而形成的局域模,常被称为内禀局域模或者离散
21世纪以来,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在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例如无人车/机的编队控制、多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移动传感器的区域覆盖等。一致性控制是协同控制问题的基础,所谓一致性是指智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中某些期望的状态趋于一个共同的值,因此针对一致性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通常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使得一组智能体通过局部通信的方式协作完成
锂硫电池正极理论质量比容量高达1675 mAh g-1,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然而,锂硫电池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放电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溶解引起的穿梭效应和充放电过程中反应动力学迟缓的问题尤为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通过对碳材料的掺杂以及复合改性,设计四种高性能硫正极载体材料。以低成本的海苔为生物质原料制备氮、氧共掺杂的生物质碳材料(ANOC)。氮、
多铁性材料可以同时实现力-电荷-自旋的多重耦合因而允许通过外场来控制其铁电性和铁磁性,相比于传统的铁电存储和磁记录材料,多铁材料在性能控制上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在信息存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多铁材料体系中,由薄膜构成的异质结和复合薄膜满足了对器件集成化和微型化的要求,且在室温下能够表现出磁电耦合性能,研究多铁材料中两相复合方式对磁电效应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Co Fe2O4/Pb(Mg
使用机器人对真实场景进行三维重建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如灾难与救援现场、行星探测和工厂测绘等。现阶段,存在多种SLAM方法可以实现此功能,但大多侧重于人为控制机器人进行定位和建图,使最终的建图效果受限于操作人员的个人经验。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多机器人系统在完全未知的环境中根据视觉传感器的感知情况,协同自主地规划自身的移动轨迹,最终完成对整个环境的三维重建。涉及视觉SLAM方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