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源泉,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这就要求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建立学习者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特别是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通过良好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是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常使用问题或问题链组织教学,问题的类型和质量决定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也就决定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基于此本文主要进行如下研究:第一,整理和总结与问题类型、问题设计、问题意识相关的已有研究。第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基础。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激发学生思维,什么类型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成为研究要点,通过整理得出问题的设计包含建构性、人本性、最近发展区和再创造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理论为后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提供支撑和指导。第三,利用量与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公开课和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设计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其中日常课堂教学中涵盖新授课和习题课两种常见课型。量研究的是问题数量,分析整堂课教师各问题类型的数量;质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片段,以核心问题及其生成的子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教师的核心问题设计及生成的子问题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四,研究问题设计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以研究的理论基础为逻辑起点,以分析教师问题设计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为依据,探究以问题设计来培养和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机制。通过建构性的问题设计、人本性的问题设计、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设计、再创造的问题设计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