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借助熟悉的、形象的事物去认识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隐喻。莱科夫认为隐喻就是将源域(source domain)的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结构映射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上,让我们通过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时间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事物,人们没有感知时间的器官,我们是借助什么来表达和理解时间的呢?研究发现,世界上有多种语言都使用表空间的词汇来表达时间,英语和汉语都有“时间动”和“自我动”两种借助空间概念表达时间概念的时空隐喻系统。但根据语料得出的结果不能证明:人们一定是借助空间来思考时间的。我们的研究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时间和空间是否存在概念层次上的关联?2.人们是否会借助空间图式思考时间?3.空间图式对时间的理解是否是必须的?我们通过两个实验回答以上疑问。实验一,我们使用空间图片作为引导任务,时空隐喻句作为目标任务,组成的一致与不一致两种实验条件考察被试在反应时。我们的实验假设是:如果被试在引导和目标任务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说明空间图式对时空隐喻句有引导作用,空间和时间的联系是概念层次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空间图式的引导激活了时空隐喻句中的图式,空间和时间在概念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两者的联系不仅仅存在于语言层面上。但是这种联系是什么性质的?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呢?实验二,用时空隐喻句作为引导任务,以空间图片作为目标任务,考察时空隐喻句对空间句是否有引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时间句对空间句并没有引导作用,说明时间的认知操作不能影响空间的认知操作。在实验二中,当没有空间图式引导时,被试在理解时间句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从空间向时间的映射过程,人们会直接理解时空隐喻句;而实验一中,在空间图式的引导下,人们在理解时空隐喻句时,出现了引导效应。这说明空间图式对于人们理解时空隐喻句具有影响作用,但人们并不是必须借助空间图式来理解时空隐喻句。通过两个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时间和空间的确存在概念层次上的关联。2.人们是借助空间图式思考时间,而不会借助时间来思考空间。3.空间图式对时间的理解虽然有影响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并不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