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机体,代谢缓慢,生物半衰期长。蓄积在体内的镉可对多种组织器官造成毒性损伤,肾脏是镉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肾小管是损伤的主要靶位点。长期镉暴露可以引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最终发生肾衰竭。褪黑素是松果体受昼夜节律调节而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激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其副作用小,已在临床上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内分泌相关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533,319023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机体,代谢缓慢,生物半衰期长。蓄积在体内的镉可对多种组织器官造成毒性损伤,肾脏是镉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肾小管是损伤的主要靶位点。长期镉暴露可以引起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最终发生肾衰竭。褪黑素是松果体受昼夜节律调节而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激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其副作用小,已在临床上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内分泌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分裂在线粒体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褪黑素对疾病的保护作用与其调节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目前,褪黑素和线粒体分裂在镉致肾脏毒性过程中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和原代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为材料,研究镉处理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SIRT1/PGC-1α通路、线粒体分裂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探究褪黑素是否通过缓解线粒体过度分裂和细胞凋亡在镉致肾脏损伤中发挥保护效应,为防治镉的毒性作用提供依据。1.镉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过度分裂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 cells)和原代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PT cells)为材料,待细胞长至对数生长期时,用不同浓度的镉(0、1.25、2.5、5μM)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12h,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ROS含量,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PGC-1α及线粒体分裂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Mito-Tracker Red探针标记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网状结构,DAPI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染镉组细胞ROS含量显著增加(P<0.01);SIRT1、PGC-1α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Drp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Fis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线粒体网状结构断裂,片段化散在分布;细胞凋亡水平升高,染色质分布不均、细胞核出现皱缩、溶解和凹陷等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或P<0.01)。表明低浓度镉长时间处理可能通过抑制SIRT1/PGC1α信号通路和诱导线粒体过度分裂引起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2.褪黑素在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过度分裂和凋亡中的保护作用褪黑素与镉共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12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CFH-DA探针法检查细胞ROS含量,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PGC-1α及线粒体分裂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Mito-Tracker Red探针标记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网状结构,DAPI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与单独染镉组相比,10~200μM褪黑素和镉共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细胞密度增加、皱缩细胞减少,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SIRT1、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Drp1、Fis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线粒体网状结构损伤明显缓解,片段化程度降低;细胞核形态趋于正常,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说明褪黑素可通过清除ROS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并且可能通过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进而阻断镉导致的细胞凋亡,从而对镉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挥保护效应。结论:低浓度镉长时间处理可引起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OS含量增多及线粒体过度分裂,线粒体分裂可受SIRT1/PGC-1α的负调控并参与镉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褪黑素可通过清除ROS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并且可通过SIRT1/PGC-1α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减少镉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急性发作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水平变化和认知功能异常。POD多见于术后7天内,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胃肠肿瘤手术患者POD发生率高达13~50%。POD影响术后康复,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并可造成长期的认知损害,降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POD缺乏确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因此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响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科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或经肝脏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门诊讨论确诊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调强放疗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
研究目的:比较正常孕妇及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中血细胞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相关性临床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01.01-2020.12.31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分娩,健康的孕妇(66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同期符合子痫前期诊断标准,排除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117例)为实验组B,B组中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B1组(42例)、晚发型子痫前期B2组(75例),同期符合重度子痫前期诊断标准的孕妇为C组(14
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升高,冠心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氧化应激是重要机制之一,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明显抗氧化应激作用的一类金属蛋白酶,其水平下降直接提示机体抗氧化应激功能的下降,近年来SOD的水平变化和2型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关系逐渐被重视。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损
目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建立的TNM分期系统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主要依据,被广泛用于预测CRC患者的预后,同时也是指导术后化疗的依据与基础。但TNM分期系统中只有出现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才会被分到Ⅲ期的制定方法严重低估了 T分期的预测权重,不仅存在脱离临床预后相关性的“生存悖论(survivalparad
超分辨率是将给定的低分辨率图像恢复成高分辨率的图像的过程。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图像的超分辨率技术在许多领域如人脸识别、医学图像处理、目标检测、卫星图像和监控设备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超分辨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统算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虽然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单幅超分辨率(Single Image Super Resolution,SISR)领域的重建质量和重建效率方面
目的:通过本研究比较血脂相关指标对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预测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行性,同时明确AIP与该类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预测及诊断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选择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疑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于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存储器的性能及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存储器物理尺寸的缩小,其操作速度、功耗及运行电压等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研究刻不容缓。研究者根据特殊材料的不同性能研究出了几种性能相对优越的存储器:相变存储器、磁阻存储器、铁电随机存储器及阻变存储器。其中阻变存储器因其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好,且与CMOS技术兼容等诸多优点成为众多存储器中的佼佼者,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的影响因素,同时评估MELD-Na模型评分系统、MELD模型评分系统、CTP评分系统对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6名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分别统计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MELD-Na模型评分、MELD模型评分、CTP评分、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血常规、总胆红素、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