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研究表明城市绿地具有海绵效应,能够减缓城市化导致的内涝问题,且绿地的空间布局会对内涝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突破常规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ArcGIS软件辅助SWMM模型进行相关的理论建模分析,并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鹤壁市某雨水排水片区为实际案例,探究城市绿地的不同空间布局对城市内涝产生的影响,旨在为今后城市绿地的布局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通过建模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城市绿地能够通过自身的海绵效应减缓内涝发生的风险,且鹤壁市的海绵改造已经实现了在小降雨情况下不外排的目标;(2)利用SWMM建模方式分析区域内涝风险时,只有在区域排水管网排水顺畅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排放口的峰值流量来预测内涝发生的风险;(3)在区域绿地率一定的情况下,绝对分散布置绿地的布局方式对区域内涝的控制是最佳的,优于绝对集中布置绿地的布局方式;而当绿地绝对集中布置在排水区的某个位置时,集中布置的位置越靠近中游,内涝发生的风险越小,越靠近下游,内涝发生的风险越大;(4)在区域绿地率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对区域内涝的减缓影响逐渐减弱。以上结论中,“区域绿地率一定”指的是本文研究案例的绿地率,为29.4%;“绝对分散布置绿地”在本文中的定义是参与计算的每个子汇水区保持现有的屋顶面积不变,而每个子汇水区剩余面积中的绿地率设置相同;“绝对集中布置绿地”中将子汇水区分为“公园型子汇水区”和“普通型子汇水区”,其绿地率分别为92%和14%,且每个子汇水区剩余面积中的其它下垫面比例设置相同,将“公园型子汇水区”集中布置于排水区的某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