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及其加工制品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逐渐减小,呈现出“消费不可逆”的刚性特点。生猪行业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有积极的作用。由于生猪产业本身的特质,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足,促进生猪产业垂直协作是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生猪产业由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组成,生产环节养殖户分散,各个生产环节关系松散。如何针对我国实际国情,加强生猪产业垂直协作程度,提高生猪产业的竞争力,是我国面临的问题。河南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也是生猪生产大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对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生猪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转型阶段,对其垂直协作模式进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探究其中的原因,能够为今后出台政策提供依据,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以交易成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在充分分析河南生猪产业和生猪垂直协作模式现状的基础上,以养殖户为研究对象,对生猪产业垂直协作结构和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投资回报率对不同垂直协作模式的绩效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利用多元有序选择模型对养殖户不同垂直协作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河南省生猪产业主要垂直协作模式是市场交易、销售合同和生产合同3种模式。户主年龄越小、养殖时间越短、文化程度越高、资金投资越多、饲养员人数越多、技术顾问越多的养殖户倾向于选择生产合同形式的垂直协作模式。紧密的垂直协作模式在养殖规模上普遍大于半紧密或松散的垂直协作模式,且紧密垂直协作模式的养殖规模也相对集中,说明紧密度越高养殖规模越稳定。(2)生产合同模式优于销售合同模式优于市场交易模式。由于紧密的垂直协作模式与上下游之间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运行机制,生产风险在整个产业链上得到有效的转移,提高了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对河南省生猪产业垂直协作模式的研究知道,生产合同模式的绩效最好,而市场交易的投资回报率波动最大,生产合同模式优于销售合同模式优于市场交易模式。(3)交易成本的高低影响了养殖户对不同垂直协作模式的选择。根据回归结果得到。资产专用性指标下的圈舍面积和投资资金与垂直协作模式的选择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交易不确定指标下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及享受政策对养殖户的选择没有影响,养殖经验、技术风险与垂直协作模式的选择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信息获得能力、资金风险和疫病风险与垂直协作模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交易频率指标下生猪出栏量与垂直协作模式呈正相关关系。最后,针对河南省的省情,提出出台政府政策,引导生猪产业向紧密垂直协作模式发展;探索农村金融的发展,增加生猪产业的资金支持;规范生猪兽药市场,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