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牦牛三种肠道原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人兽共患风险分析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和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是常见的人兽共患肠道原虫,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大量研究表明家畜是人体隐孢子虫病的主要动物传染源,而牛又被认为影响最大。相对于中国内地,西藏地区养殖业以放牧为主,家畜资源丰富但集约化程度较低,牦牛是西藏地区畜牧业经济和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种,与当地牧民接触频繁。因此对西藏地区牦牛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相关的流行病学及进化关系展开研究分析很有必要。本研究对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三个地区的牦牛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西藏地区牦牛隐孢子虫虫种、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类型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进行鉴定,探明西藏地区三种肠道原虫的分布特征,是否和内地其他地区的相同,是否与西藏地区交通不便和病原重组机会少有关系,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对三种肠道原虫的人兽共患风险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西藏地区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采用水洗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漂浮法对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牧区内577份放牧牦牛粪便样品中进行显微镜检查,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2.7%,46.4%的样品混合感染2-5种肠道寄生虫。共发现10种肠道寄生虫,十种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球虫45.4%、十二指肠贾第虫0.4%、隐孢子虫1.6%、圆线虫36.6%、鞭虫3.8%、吸虫1.6%、绦虫3.1%、阿米巴原虫53.4%、蛔虫3.6%和结肠小袋纤毛虫1.0%,以阿米巴原虫为优势感染种类。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巴宜区、加查县和谢通门县感染率分别为95.2%、65.6%、85.1%、82.1%和93.1%,感染率统计学差异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  第二部分:西藏地区牦牛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基于SSU rRNA基因,577牦牛粪便样品中发现隐孢子虫阳性样品8份,总感染率为1.4%。共发现两种隐孢子虫: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和牛隐孢子虫C.bovis,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不同地点牦牛隐孢子虫感染率为0-6.9%,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谢通门县感染率最高,为6.9%,米林县和加查县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巴宜区和工布江达县感染率均为0.8%。  第三部分:西藏地区牦牛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基于SSU rRNA和tpi基因,577牦牛粪便样品中发现十二指肠贾第虫阳性样品10份,总感染率为1.7%,鉴定结果显示10个分离株均为集聚体E。不同地点牦牛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率为0%-3.6%,感染率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加查县感染率最高,为3.6%,米林县未见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谢通门县、巴宜区和工布江达县和感染率分别为1.4%、1.5%和2.4%。  第四部分:西藏地区牦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基于ITS基因,577份牦粪便样品中发现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品29份,总感染率为5.0%,不同地点牦牛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率为1.6%-12.9%,感染率统计学差异显著(0.01<P<0.05)。米林县感染率最高,为12.9%,工布江达县感染率最低,为1.6%,巴宜区、加查县和谢通门县感染率分别为4.9%、5.4%和5.6%。本研究序列校准比对后共发现6种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D(n=5)、I(n=6)、J(n=2)、CHC8(n=1)、BEB4(n=14)和BEB6(n=1),以基因型BEB4感染率最高。种系进化关系显示基因型D位于1群中,为人兽共患群,其余5种基因型BEB4、I、J、CHC8和BEB6同时处于2群,具有一定人兽共患风险。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对西藏地区牦牛肠道寄生虫进行了常规显微镜检查,然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西藏地区牦牛隐孢子虫种类、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类型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结合国内外关于三种肠道原虫流行病学的报道及种系进化关系对西藏地区牦牛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和人兽共患风险分析。为深入研究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传播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为解决可压缩流体非稳定流动的定量计算问题,本文引进了特征线法。从60年代开始,人们就把特征线法应用于天然气管道输送的瞬变流计算,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中讨论了火灾的数
课题主要研究Th1/Th2细胞因子及部分生化指标在山羊发情周期、妊娠早期及流产前后的动态变化。分析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其生理学意义,为提高山羊繁殖效率及胚
摘 要:本文联系教学实践,提出了以“应用”为主线,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培养高中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应用 英语课堂教学 情景 合作学习    1 引言    著名的语言学家Swain认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即语言的应用能促使语言学习者从语意的理解转到语言知识的应用和巩固。然而,传统英语教学侧重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却
禽流感(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OIE疫病名录(OIE-Listed diseases),为必须
斗齿是挖掘机最主要的易损件之一,由于挖掘过程中的冲击和磨损,致使斗齿断裂和磨钝,直接影响设备效能的发挥和生产成本的提高,所以提高斗齿的使用寿命已成为生产单位所关心的
摘要: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然而,由于东西方国家的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了交际上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注意了解两种交际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交
自从19世纪第一条客运索道问世以来,客运索道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主要课题,现代客运索道都装备有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安全设施,脱索安全装置是众多安全设施中
在诺里尔斯克矿冶公司的《十月》矿,采用大面积逐条上向或下向分层回采的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开矿石,该采矿方法的特点是:沿矿体顶板超前开采(拉底)矿体,用胶结料充填拉底巷道(
摘 要: 教学行动研究是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本文从教学行动的原理、特征、过程和步骤、方法及个案研究等方面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和自我完善过程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教学行动研究 反思 教师自我完善    教学行动研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反思和研讨,运用教学理论
本文简单概述了各个时期主要语言教学理论,针对广大农村非重点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ESA模式强化阅读课文教学,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优化对学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从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