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肋管换热器内高含尘烟气的对流换热及积灰特性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c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肋管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强化换热元件,在烟气余热回收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三维肋管换热器空气侧的流动与换热规律不完善、管束表面积灰分布特性和影响规律不明晰、积灰对三维肋管换热器烟气侧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尚未得到研究,这些问题阻碍了三维肋管换热器在烟气余热回收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因此,本文针对现有研究不足开展了三维肋管换热器气侧流动换热及积灰特性实验研究,并基于实验结果设计了抗积灰、高热效的准工业级三维肋管换热器,通过试验获得了该换热器的余热回收效率,评估了该换热器的余热回收性能,为三维肋管换热器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三维肋管换热器空气侧的流动换热性能,实验研究了换热器结构参数对其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流动换热经验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叉排三维肋管换热器具有显著的换热性能;在相同管束间距下,随着肋高增加,叉排三维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增强,流动阻力逐渐增大;在相同肋高条件下,增加管束横向间距,三维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但流动性能得到改善;增加管束纵向间距,三维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同时流动性能逐渐恶化。然而,增加横向间距或降低纵向间距和肋高可以提高三维肋管换热器的综合换热性能。将三维肋管换热器与其它换热器的性能进行对比,其流动换热性能更加优异,这表明三维肋管换热器具有良好的综合换热性能。(2)针对三维肋管换热器的积灰分布特性和换热器结构参数对积灰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三维肋管换热器的冷态积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叉排管束迎风侧积灰形貌呈现单峰状,积灰主要集中在背风侧,而顺排管束迎风侧积灰形貌呈现双峰状,积灰主要集中在迎风侧,并且叉排管束具有显著的抗积灰性能。在积灰演化过程中,管束背风侧首先出现积灰层,背风侧基管上的积灰层沿肋高方向逐渐增长,而背风侧三维肋表面的积灰层则沿三维肋轮廓逐渐长大,最终完全包覆三维肋表面;迎风侧基管和三维肋表面的积灰层变化不明显,积灰相对较少。当三维肋表面的积灰层长大到一定程度后,积灰层会在重力和气体轴向分速度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脱落和破碎。对于积灰层的粒径分布来说,大飞灰颗粒主要分布在三维肋管管束上顶面和背风面的基管上,而小飞灰颗粒主要分布在迎风侧和背风侧的三维肋表面。增加横向间距或降低纵向间距明显抑制飞灰颗粒沉积;增加肋高首先会抑制飞灰沉积,然后会促进飞灰沉积,当肋高为3 mm时,三维肋管换热器具有最佳的抗积灰特性。(3)针对三维肋管换热器在积灰条件下的流动换热特性,综合考虑飞灰浓度、含尘空气流速和三维肋高的影响,开展了三维肋管换热器的热态积灰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正交组合方案中,肋高为5 mm的换热器积灰后压降增大,而肋高为1 mm和3 mm的换热器积灰后压降降低。通过正交分析获得的抗积灰、高热效优化组合方案为:气体流速6 m/s、飞灰浓度4 g/m~3、肋高5 mm。在整个积灰实验过程中,相比于其他三维肋管或光管换热器,该优化组合方案下的三维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幅度较小,并且当积灰趋于稳态时(6h)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换热性能。(4)基于以上结果,设计了抗积灰、高热效的准工业级三维肋管换热器,通过试验获得了该换热器在变工况条件下的余热回收效率,评估了其余热回收性能。在烟气流量和空气流量恒定条件下,随着进口烟气温度升高,三维肋管换热器余热回收率从60.47%提高至79.41%;在烟气流量和烟气温度恒定条件下,随着空气流量增加,三维肋管换热器余热回收率从74.6%进一步提高至91.54%。由此可见,三维肋管换热器回收中低温烟气余热具有良好的潜力。
其他文献
电网中的谐波、脉冲及暂态电压导致交、直流网络中的高压套管、并联电容器、滤波电容器、电抗器等油纸绝缘设备长期运行于非单一工频或非稳态直流的电压工况下。目前关于油纸绝缘击穿特性的研究都仅停留于电压波形、温度等因素影响下的电气强度试验,而谐波电压下设备损耗增强效应对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的影响以及绝缘击穿特性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同时,局部放电对绝缘纸板的损伤作用虽然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还缺乏油纸绝缘局部放电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技术,能够获得反映被测物体内部结构信息的断层图像。XCT凭借其无损伤、非接触式探测的特点,在现代医学临床诊断和工业器械质检等领域中都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效果。目前多数XCT系统所使用的是能量集成型探测器,最终获得的是整个射线能谱上的X射线平均衰减信息。与之相比,基于X射线光子计数探测器的能谱CT系统,借助于探测器的能量分
市政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有效的污泥脱水减量技术的确立则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环节。噬菌微生物Bdellovibrio-and-like organisms(BALOs)具有独特的噬菌破壁特性,在自然界包括活性污泥中广泛存在且对真核细胞没有噬菌能力,因此BALOs污泥生物裂解技术具有极大污泥脱水减量应用潜能。本文自市政污泥中筛选、研发与制备具有高效污泥裂解活性与宿主广谱性的
有机发光材料因其具有种类丰富、低毒安全、制备简单、易于修饰和加工等优势,已经成为了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传统有机发光材料的“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应不利于其在聚集状态或固态下的实际应用。2001年,唐本忠教授提出的“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概念可以从根本上克服ACQ问题,
镍基高温合金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表面质量和型面精度直接影响了航空发动机的服役性能。砂带磨削已经逐渐成为镍基高温合金叶片精密磨削加工的有效手段,由于普通磨料砂带在镍基高温合金加工过程中磨损速率快,严重影响了加工精度与质量的一致性。金刚石砂带具备“硬”与“柔”的双重特性,广泛应用于光学玻璃、特种陶瓷等脆硬材料的加工。但是,关于其在塑性难加工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主要是因为金刚石磨粒的热化学稳
传统的真空制动助力器很难满足汽车电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要求,开发电子制动助力器成为了汽车制动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着重研究电子制动助力器电机控制策略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有:(1)分析了自主研究研制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传动机构、液压系统、助力电机等模型。推导电机控制领域的Clark变换和Park变换,完成旋转坐标系dq下的电机公式推导,介绍了PMSM的SVPWM原理和矢
微电网作为一种智能化配电网络,不仅可以避免大规模、分散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冲击,还突出了分布式电源的优势。为了使分布式电源功能多样化,满足微电网发展的要求,本文深入研究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将该技术应用到微电网逆变器中,并针对微电网孤岛运行时出现的功率分配问题,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多种工况的无功均分控制策略,保障了微电网的稳定运行。首先研究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算法(Virtual Synchr
化学淋洗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实用技术之一,而对淋洗修复后的土壤进行改良,尽可能恢复土壤原有功能,对于发挥土壤资源的价值,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Mn、Cd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经过柠檬酸、FeCl3淋洗后,采用CaO、玉米秸秆生物炭和鸡粪发酵有机肥分别进行改良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和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变化特征,综合分析了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团聚体上有机质、总氮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矿物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属于茄科植物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且是人类重要的维生素来源。一直以来,粮食作物安全和安全深受植物病害的影响,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导致的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和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刚性结构机器人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场景需求。软体机器人凭借着自身的材料和结构特点,具有较大的自由度,灵活性和安全性和良好的适应性等优势,在医疗、工业、救援、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开始展露头脚。软体作为机器人学系统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刚性机器人互相补充。软体机器人的设计发展主要是模仿自然界动物开始,比如海星、章鱼、象鼻等。目前软体机器人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驱动器普遍存在承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