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文明不断进步,随之改变的是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居住条件的需求。除此之外,城市发展还面临着巨大而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破坏也将成为不能回避的话题。寒冷地区作为国家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地区,针对城市能源短缺问题,推进住宅建筑在寒冷地区的节能设计与研究,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城市能源问题,同时也得到了市场和民众的认同。然而,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节能住宅标准和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文明不断进步,随之改变的是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居住条件的需求。除此之外,城市发展还面临着巨大而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破坏也将成为不能回避的话题。寒冷地区作为国家能源消耗量较大的地区,针对城市能源短缺问题,推进住宅建筑在寒冷地区的节能设计与研究,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城市能源问题,同时也得到了市场和民众的认同。然而,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节能住宅标准和做法基本是建立在单体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当中,区域规划的节能设计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一味地进行单体节能设计与改造并不能完全适应未来城市实现全面超低能耗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总体规划出发,寻求区域性的节能新途径。本文在遵循以前从整体规划到建筑单体设计的基础上,力求以较新的设计理念,适应性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寒冷地区未来超低能耗标准下的实际住宅建筑问题。首先通过查阅收集大量中外相关理论文献与资料,对寒冷地区相关住宅建筑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力图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寻找能够适应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超低能耗设计优化方案;并进行经济性分析评价,为未来城市超低能耗发展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全文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目前寒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发展的历程与概况,以及发展超低能耗住宅建筑对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参考西方国家与我国现如今超低能耗住宅建筑的优秀设计案例,提出了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在进行超低能耗设计时应秉持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以节能性设计为主,辅以节能性材料来完成整个超低能耗住宅建筑设计过程。建立从建筑单体出发,进而影响总体规划设计的新思路,为超低能耗标准下区域优化方案做基础。第二部分重点研究阐述在寒冷地区超低能耗设计背景下的住宅建筑基础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地项目考察,详细阐述分析当前我国在进行超低能耗设计时的具体节能措施与建筑做法,为未来最终实现超低能耗城市建设奠定基础。第三部分选择相关的计算软件,对研究项目中的住宅建筑按照现行节能标准从模型建立、参数设置、结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涉及与计算,并分析当前寒冷地区住宅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做法以及其节能效率,为未来住宅建筑在超低能耗标准下住的住区设计提供借鉴思路。第四部分针对第三章研究项目中同一建筑单体重新进行超低能耗标准下的相关设计分析,从住宅建筑单体的外墙、屋顶、门窗、细部构造等不同节点,分析住宅建筑在超低能耗标准下的具体节能做法。第五部分根据对研究项目超低能耗标准下的具体节能设计,对住区整体规划进行优化,对总图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根据相关软件日照分析计算,对住区建筑进行重新排列设计,分析对比总体规划中当前节能标准下与超低能耗标准下的容积率、绿化率等各项指标,为城市在未来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中提供有效可行的优化改造方案和总体布局规划思路。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全文针对寒冷地区,从节能角度出发对建筑单体到总体布局进行优化改造,为未来住宅建筑超低能耗发展提供较新的设计规划思路。
其他文献
购物中心内部空间作为实体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满足着广大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社交的不同需求。而最近十年,随着体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快速扩张,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开始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大量新晋购物中心相继入市,为商业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存量化”的现象发生。在此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空间体验环境,成为购物中心内部空间研究的一项
巴扎的存在代表了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物质文化的结合,是上千年来丝绸之路新疆段上各民族智慧的结晶,集中展示与传播了城市特色文化。城市的飞速崛起,造成喀什老城空间急剧压缩,传统的城市巴扎商业空间不得不让位于新的商业中心,巴扎的特色也逐渐消逝。如何更好的平衡更新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巴扎空间目前发展所面临的首要课题。本文顺应大势所趋,结合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旅游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出发
微纳3D打印是当前增材制造的前沿方向和研究热点,其在生物组织工程、柔性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微纳增材制造技术在实现低成本、多材料、宏微跨尺度3D打印面临许多挑战性难题。本学位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单平板电极电场驱动(SP-EFD)喷射沉积微纳3D打印新工艺,为宏/微跨尺度3D打印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普适性的全新解决方案。本文在所提出的SP-EF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对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农村居民对于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住宅用于改善室内环境所需的能耗不断增长,但是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往往较差,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与城市住宅不同,农村住宅由于建筑低矮,屋顶在建筑围护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屋顶作为建筑顶部围护结构,除应该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外,还应该具有优良的热工性能。因为屋顶所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地铁隧道建设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地铁隧道运营期安全性及耐久性已成为重点关注问题。衬砌结构在地下复杂的受力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损,其耐久性及力学性能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而腐蚀性环境下衬砌裂缝加剧了离子侵蚀速度,导致衬砌结构使用寿命降低,严重影响其耐久性。本文依托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试验室基金:滨海城市地铁隧道衬砌结构劣化机理及控制技术(TUE2017-03),采用现场检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为设计理念,是下一代抗震设计的主要方向。目前,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抗震设计规范——都是采用设防烈度下的设计反应谱计算地震作用,进行性态化抗震设计。然而,唐山、Northridge、Sunatra-Andaman、汶川、Concepcion、玉树等地震都明显超出规范的设防烈度;由于基于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无法建
传统海水海砂混凝土环境中的氯盐易导致钢筋锈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常被应用于海水海砂混凝土中。本文针对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粘结性能,以及各类腐蚀溶液对界面粘结性能影响,采用试验与分子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开展的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1)自主设计玄武岩(玻璃)纤维束-环氧树脂微脱粘试验方法
徐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徐州旧城区域的城市结构不断解体,地面历史建筑逐渐消亡,至于今日旧城地表历史遗迹已经不多,造成如今徐州旧城历史文化底蕴缺失的不利现状。2020年10月23日,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的征求意见稿,对旧城区域提出了更为系统的历史文化
由经典的润滑理论可知:纯水极低的黏度和黏压系数导致其在较低的速度下难以形成有效润滑膜,从而限制了水基润滑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天然滑液关节微观结构和润滑机制的启发,科学家们发现水润滑环境下表面接枝聚合物刷的摩擦副表面却可以获得优异的润滑性能。由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聚合物刷的摩擦学性能开展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工作。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聚合物刷的水润滑机理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且绝大多数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砌体试件通缝抗剪性能和剪压复合性能已经被广泛研究,并得到大量成果,但对于高温后砌体试件的抗剪性能基础研究少之又少。我国是砌体大国,尤其是在农村,农民自建房屋占相当大的比例,一旦房屋发生火灾,将造成巨大损失。砌体抗剪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强弱,研究高温后的砌体试件抗剪能力劣化规律可对火灾后砌体房屋进行鉴定评估,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