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权集中度与企业风险承担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股权质押作为一种作为一种拥有时效性强、融资成本低和创新便捷等众多优点的融资方式,已经变成中国资本市场广泛应用的融入资金的一种手段,A股市场甚至出现了“无股不质”的现状。但是高比例大规模的股权质押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而发生被平仓、控制权转移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股权质押的风险受到了资本市场各方的强烈关注。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已不仅是一项单独的融资活动,因为作为公司中战略决策的核心人物,其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股权质押缓解了控股股东的融资约束,在保留控制权的的前提下能够获得的一笔长期与相对低成本的资金,但是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将会面因临股价下跌所导致的被强制平仓和控制权转让等后果,此时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战略决策和发展规划时,将不得不考虑这些风险。那么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与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会有什么关系,按照产权性质划分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控股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后会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所需要探讨的。本文数据样本时间段为2012-2018年,以非金融类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来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考虑股权集中度的的调节效应,并且比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进行股权质押后,其风险承担水平较弱,股权集中度能够加强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负向关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股权质押的研究成果丰富,很多学者从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如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审计师决策等角度出发,作了大量研究。还有学者根据因股权质押而发生控制权转移与被平仓等上市公司的案例出发,研究分析股权质押的风险和原因。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较少涉及的,本文依据产权性质对对控股股东进行了分组检验,研究更为深入。此外,目前对我国上市对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研究多集中在股权结构、管理层治理等角度,本文考虑了股权集中度这一调节变量来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研究,更为我国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股权结构提供了参考建议。
其他文献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以下简称ABS)这种融资模式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那时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并以此为源头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迅速风靡全球。至今大约有50年的发展历史。通俗的讲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信用增级、风险评估或担保后的资产的未来收益现金流为偿付保障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的过程。中国资产证券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三亚地产以其
国务院在2016年10月发布了有关市场化债转股的指导意见,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序幕由此拉开。与20世纪末的债转股不同的是,上一轮债转股主要针对的是国有独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而本轮债转股强调市场化,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同时相对于上一次债转股,目前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形势都出现了巨大变化,因此上一轮以政府为主导的债转股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适用。由于煤炭行业存在非常紧迫的去产能、去杠杆的需
审计费用是一种市场行为,是被审计单位与外部审计师就具体的审计服务情况约定的交易价格,即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所收取的报酬。审计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价格的确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审计费用的合理与否对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都至关重要,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支付合理的审计费用会影响审计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有利于预期使用者依据这些财务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权力一词源
通过获取外部资源,并购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快速实现企业目标。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家的这种战略引导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机械工程类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并购加快了向海外扩张的步伐。2012年1月,三一重工宣布并购当时国际市场份额位于第一的德国著名机械工程企业普茨迈斯特,这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机械制造
自我国政府于2003年正式把发展债券市场列入议程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16年的发展后已成为我国融资市场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近年央行“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的转变、外部经济环境的动荡,加之我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当前信用债市场发债主体的基本面出现恶化,债券违约风险逐渐提升。自2014年首次出现信用债违约以来,我国信用债违约事件逐年增加,债券信用风险逐渐显露,甚至有AAA级债券出现实质违约,打破了我国信用债市场A
个性化推荐算法技术在各大软件应用以来,用户在大量接收感兴趣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窄化的问题,视野正逐步受制于兴趣主导的“信息茧房”之中。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今日头条”为例,发现“信息茧房”效应在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加持下,用户深陷入个人日报、回音室效应和群体极化的困境,并对个人认知、新闻客户端发展、社会治理均带来不良影响。由此本文试图从用户、新闻客户端、政府三方面,提出削弱“信息茧房”影响的
随着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增加,以及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丑闻和作假事件的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越来越受到市场投资者的关注。2008年我国财政部等部门结合我国上市企业的现实情况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本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了对于不同内部控制质量的企业,其企业盈余对市场反应造成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市场投资者获利的主要方式为股利和资本利得,其分别作为市场投资者的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证券行业已经不同以往,已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逐渐加大,同时经济结构转型正在逐步进行,面对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断趋严的监管环境以及日益加剧的业内竞争,我国证券公司都在积极寻求管理变革,如何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如何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如何提升运营效率,如何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转化为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这些都是现下我国证券公司急需应对的挑战。随着互联网与信息
自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波及,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在总体呈增长态势的同时却有很大的波动,具体体现诸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和房地产市场变化动荡等。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宏观经济给中国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变化。微观实体中的每个机构企业都在观望,思考如何在这种动荡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发展。虽然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理财策略和防护措施,但现金流量却直接地揭示了企业一年的业绩表现
近年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展开。从微观层面看,大量事实表明,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也十分普遍,非效率投资问题值得关注。对于这一问题,行为公司金融学理论认为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导致公司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应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对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呢?有学者指出,公司的投资决策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