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过程浓密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矿生产过程中,影响选矿效果的条件有很多,如给矿矿浆的浓度、矿浆给矿量、给矿粒度、给矿矿浆的品位等因素都会影响选矿过程的最终指标,在这众多影响因素之中,给矿浓度的影响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无论是磁选还是浮选生产过程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供料系统,给矿成份和特性的波动会对后续生产工序产生较大影响。给矿矿浆浓度的大小和稳定程度和将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生产过程和最终的精矿品位,对于后继的生产指标和整个选厂的经济技术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生产过程底流浓度的自动控制对于提高后继生产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大多数选矿厂仍处于人工操作状态,未能实现全面的自动化。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将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引入全流程,形成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与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文以鞍钢集团弓长岭矿业公司选矿厂的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依照现场要求并结合现场的生产条件,设计开发了浮选车间三选浓密机计算机控制系统。成功地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弓长岭选矿厂的实际生产中,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结合弓矿公司生产过程的特点及现场条件,对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由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控两层结构组成的三选浓密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并设计了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系统的控制层完成逻辑控制与回路控制,监控层用来实现系统管理、运行管理和生产报表管理功能。通过实现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控的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从而实现过程控制与管理的自动化。 (2)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分析,对底流浓度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现场生产要求的PID控制与规则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方法。通过采集现场数据,建立被控对象模型,给出了优化控制器参数的方法,并在计算机上对控制方案进行了仿真试验。 (3)本文设计与开发的三选浓密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鞍钢集团弓长岭矿业公司选矿厂浮选车间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该系统目前已投入实际的自动运行,从实际的控制效果来看大井底流浓度控制准确且较为稳定,减小了由于调节不及时而产生废指标的可能性,减少了资源消耗,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达到了现场的预期要求。另外还提供了一种离线整定PID控制器的方法为现场的调试提供了指导,并通过现场运行效果与仿真结果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对大规模网络化控制系统来说,大量的通信部件(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以及滤波器)分布在不同的空间位置,通过共享带宽有限的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产生了所谓的通信约束网络化控制
为实现真正的飙升,我们在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对2008年的总体经营思路专项研发:第一、全面调整价格体系和广告政策。价格上,2008年的策略是调整而非调高,满足客户对投放成本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建设技术,通过混合单一的材料及掺加其它原料来统一加工,以此来强化和提高实际建材的原料质量,可以有效增强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特别是
毛泽东著名的光辉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家喻户晓,但是,知道毛泽东题词由来的人并不多。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0年经毛泽东提议,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1年即将毕业的军医十四期也就成为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在将要毕业的前夕,同学们都热切地希望毛主席能题词留念。当时的十四期的期长林春芳将同学们的要求向校长王斌作了汇报。王校长很快接通了毛主席
在过往的辉煌历史中,各国各地都有十分恢弘大气的伟大建筑,而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建筑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着出现了许多的创新技术,但是无论技术如何创新,在这中间不变
利用复杂系统的结构信息对系统进行设计和综合是大系统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大系统的结构关联复杂,给系统的设计和综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该问题的研究对大系统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及分析理论的成熟,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得到了各国深入的应用研究。由于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快速获取大量信
伴随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需求,对环境的要求人们也是越来越苛刻,对环境空间除了功能性的要求外,艺术美感方面的要求呼声也越来越高,与此对立的是职能管理部门的制约、设计师的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降低工程造价,还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给居民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的住房.基于这种客观实际,本文对建筑结构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为该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采集12例SLE患者和12名健康人的粪便,并提取粪便标本中的细菌DNA、然后扩增细菌16S RNA,通过测序获取每个细菌的序列,最后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和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肠道菌群与正常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